【電影通識】我要做鷹雄

期數
3764
刊登日期
2016.04.08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4 月 10 日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現代父母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可惜迫得太緊,有些孩子根本跑不到終點,更渡過了一個不愉快的童年,甚至結束短暫人生,令人惋惜。

電影《我要做鷹雄》改編自非凡的真人真事,帶來一個輸在起跑線、贏在著陸點,朝著夢想去到盡的幽默勵志正能量故事。熱血戇男艾迪自小夢想就是參加奧運比賽,可是他與生俱來已沒有優良的運動細胞,在嘗試過多種運動後,幾經辛苦才擠身「高山速降滑雪」選手之列,卻發現該項目爭持激烈,奪標機會微乎其微。為一圓獎牌夢,艾迪改練當時沒有英國代表參賽的「跳台滑雪」項目, 在前奧運選手布朗臣艱苦訓練下成功入選,最終踏上一九八八年「加拿大冬季奧運會」大舞台! 

艾迪完全代表了「不管成敗,只管去做」的拚搏精神。他要踏上奧運這條路非常艱辛,因為英國從來沒有跳台滑雪選手,而他更從未試過跳台滑雪。通常跳台滑雪運動員四、五歲便開始接受訓練,不過當時的艾迪已經二十一歲。加上他的體重比一般的跳台滑雪選手重,這樣的身材條件對跳台滑雪極度不利。而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他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訓練。有遠視的他更必須在滑雪眼罩下戴上遠視眼鏡,眼鏡很容易起霧令他隨時看不見東西,實在非常危險。

要成功,天份、家人支持、資源也很重要。片中的艾迪還有媽媽不斷的支持與鼓勵,不過現實生活中的他卻是個三無運動員。可惜他對奧運的熱中並不受到當時的英國奧委會認同,更不時被該會管理層勸退、阻撓,甚或被團員排擠、恥笑。

雖然困難重重、受盡歧視,艾迪卻從不放棄,以打不死的精神繼續追夢。他絕對體現了只求參與、不論輸贏的奧運精神。就是當年的奧運閉幕禮上,奧運籌備委員會主席Frank King更特意在其演辭中提及艾迪,讚賞他在比賽中展現了奧運精神。“At these Games, some competitors have won gold, some have broken records, and some of you have even soared like an eagle.”(在奧運賽事中,有些健兒贏取金牌,有的打破紀錄,有的卻如鷹般展翅高飛。) 

人生總不可能一帆風順,這位奧運「鷹雄」告訴我們無論前面有多大的困難,只要憑著堅定的意志與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總有辦法解決問題。電影結束時引用了現代奧運會之父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的名言:“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winning but taking part; the essential thing in life is not conquering, but fighting well.”(奧林匹克不在輸贏而在參與,人生不在輸贏而是全力而赴)。

共勉之! 

問題研習: 

  1. 你的夢想是甚麼?你有甚麼計劃去達成這些夢想?你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呢?那你又如何面對及解決這些困難呢? 
  2. 試以四人一組,互相分享以上題目,並就著各人面對的困難來一起想想解決方法。

其他參考資料

  • 《聖經》瑪廿五:14-30 
  • 電影《男兒當衝線 Cool Runnings》, 1993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