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談皈依

期數
3765
刊登日期
2016.04.15
作者
何家怡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4 月 17 日

在過去的聖枝主日聽神父講道,他說:「聖枝主日的讀經編排很特別,開始時的讀經是耶穌榮進耶路撒冷,過幾分鐘後的福音便是耶穌的苦難史,真叫人耐人尋味。」他繼續說,這兩篇讀經,正好顯示了人的內心,有光榮的一面,也有痛苦的一面。

可是人總喜愛光榮的一面,卻不願意接受痛苦的一面。每年過聖週, 或者很多教友就像是例行工事一般, 並抱著這種思想:「逾越慶典只是三日,耶穌死後很快便會復活,這是眾所周知的信理,也是信仰的核心。」

的確,這是信仰的核心,但也成為作為教友最大的誘惑,尤其我們修道人,整日想著如何準備一個好而流暢,沒有瑕疵的禮儀,那真是誘惑中之誘惑。人尋求光榮,不論對象是別人或是自己,都是誘惑,而這誘惑正正妨礙我們真正參與基督的苦難,因為我們知道無論如何祂都會復活。

皈依的過程真不容易。當中最大的原因並不是面對罪惡時所作的取捨及抉擇,而是人所抱的態度。我們香港人,凡事要求快而準,且有質素, 所有阻礙這目標的都會被除去。我發現我自己也是真真正正的香港人,來到這意大利,你緊張時他不緊張。

我習慣了凡事都早有準備,並觀察入微,在別人懊惱著怎樣找地方上課時,自己經觀察後已早知道在那裡,甚至並掌握到洗手間及逃生路線。

我也發現,由於早有準備,很多錯誤都可以預防,這絕對是成就事業的必要元素,可是,走個人成長的路,這種元素卻成為一個很大的障礙。曾在輔導課裡被輔導員質問: 「你經常準備一切想要說的東西才來,那麼我們該談你的過去還是談現在的你呢?你有否發現當我問及你的現況時,你像是不懂回應?」

的確,早有準備,其實表示我怕受傷,而我就是不肯去接受那個害怕受傷的我,因為受傷後的我會發惡, 使人離我而去。這是我的皈依嗎?我可以好肯定說這是我需要皈依的地方。皈依是甚麼?就是去醒覺自己的有限,而去修補你跟天主破壞了的關係。

我不肯接受一部份的我,即不肯接受天主對我的贈與,加上我這個沒有耐性的人,總是找捷徑,又或是閉上雙眼便算了。天主給了我機會去成長,而我卻寧願不看,而去尋求那些「光榮」天主的事!那真是要皈依悔改了。但願藉天主的忍耐及慈悲,給我有足夠的勇氣去成長,亞孟。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潄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