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你復活了嗎?

期數
3765
刊登日期
2016.04.15
作者
吳麗娟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4 月 17 日

有一位小六的家長與我們分享一件開心事,第一句是「我已經復活了﹗」因為她的女兒剛完成最後一次升中的呈分試,對她來說是鬆一口大氣。 

眼見近日青少年輕生的新聞頻生,在香港有幾多的學生不是每天活在地獄當中,不知何時何年何月才有機會等到復活的一天。 

身為媽媽,在這大趨勢的影響下,我也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催谷子女的成績。因為在這殘酷的競爭中,學業或課外活動的成績代表一切。只要稍有鬆懈或差錯,成績好容易便會落後於人。在不知不覺間,我好像認同大眾的觀點,人生只有入大學這條路。更會不期然產生自責的情緒,子女成績的滑落是源於父母沒有盡最大的努力﹗ 

在網上收到一個好好的提醒,內容提到子女不是父母的一切,子女的成就不代表父母的成就,父母要繼續發展個人的興趣、個人的理想。子女是天父的賜予,做父母要學會放手,子女才能成長。要學習把憂慮交托天主,一切祂自有安排。更不要介懷一時的挫敗,因為要走的路還很長。重要的是教出自信、自愛、自律的孩子,比成績更重要。樂觀的父母才能養出樂觀的孩子。這些提點,令我深入反省父母的角色,更要好好調節自己的心態,看清真正的愛是甚麼。

在若望福音第二十章提到,瑪利亞瑪大肋納發現耶穌不在墳墓裏而痛哭,耶穌卻出現在她面前,可是瑪利亞並不認出耶穌來,直至耶穌叫她的名字,她才懂得叫「師傅」。我們好多時候就像瑪利亞一樣,被其他事物蒙蔽著,忽略了生命中重要的事物。

信仰讓我有不同主流的價值觀,人的價值並不繫於學業或比賽的成績。天主愛我,因為我就是我,我是衪所創造的。並不是我入那一所名校,拿幾多次默書一百分。信仰讓我充滿希望, 這份希望是原於耶穌基督的復活,在痛苦過後, 便是光明和復活。只要態度正確,即使身處洪流之中,也能夠逆流而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