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怎能推沒有基督的聖誕

期數
3699
刊登日期
2015.01.09
作者
林瑞琪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1 月 11 日

聖誕節本來即使在無神論主導的中國大陸,也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社會民眾有權享受的佳節,但二○一四年十二月底香港報章上所看的,卻是中國大陸的教育界瀰漫著一片「禁制聖誕」的政治風潮。陝西省及浙江省均有在大、中、小學推行禁止慶祝聖誕的措施,用以捍衛「中華文化」;而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更在聖誕前夕強調,堅決抵禦境外利用基督教對中國進行滲透活動。一系列的新聞,都使人又失笑並失望。

與教育部及宗教局的提倡存在明顯落差的是,中國大陸主要都市中的商場,聖誕的應節商品依然大行其道。筆者與一些在關注中國國內宗教發展的朋友談及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時,大家都意識到,中國政府推行的,是一個沒有「基督」的聖誕。為中共來說,商業化的聖誕可以接受,「宗教化」的聖誕則要封殺。

然而,禁制基督宗教,對中國宗教界以至於全國百姓,可以肯定是弊多於利。第一,在現代通訊傳播工具全球化的現況下,主觀地推行禁制措施的成效絕對成疑,徒然激起更多人對基督宗教的好奇心,但卻容易產生對基督宗教的曲解;第二,禁制活動破壞了中共本身所高度依賴的統戰工作,使信任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人士失望而轉向抗拒。

第三,基督宗教早已成為人類共享的文化承傳;排拒基督宗教,勢必扭曲中國走向國際化的發展。在西方文化中,充滿基督宗教的深層醞釀,例如,簡單至英語「早餐breakfast」一詞,即與彌撒聖祭有關,指信眾結束早上為參與彌撒聖祭而守齋後的第一餐。中國目前在踏足世界舞台的路途上有長足進步,但排拒基督宗教,卻會令到其國際化進程變得有形貌而無神髓,中國社會發展勢必與外界顯得格格不入。

平情而論,基督宗教對任何政治力量並無偏私。事實上,中國共產黨在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掙扎奮鬥的階段,也從在中國的基督宗教群體中獲得不少支持。更重要的是,基督宗教在二千年來促使西方社會正視的人人平等、人性尊嚴、基本人權、資源共享等重要概念,早已浸潤在另一西方重要思想體系之中,這就是新中國引為立國根基的共產主義思想。

假如中國政府以維護中國傳統價值為借口而排拒基督宗教於國門之外,難道不應把徹頭徹尾是西方思想產物的共產主義,都一併掃除出去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