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理講授:

期數
3766
刊登日期
2016.04.2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4 月 24 日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四月六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當天的要理講授圍繞四部福音中耶穌的事跡,藉此說明耶穌如何將天主的慈悲帶到圓滿的境地。教宗勉勵我們承認自己是罪人,應在修和聖事中體驗天主慈悲的大能。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 

我們已經省思了《舊約》中的天主慈悲,今天我們開始默想耶穌如何親自將天主慈悲帶到圓滿的境地。耶穌在祂現世生命的每一刻都在談論、實踐和傳播慈悲。藉着會晤人群、宣講福音、治愈病患、走近弱小者、寬恕罪人,耶穌讓人們看到一種普惠眾人的愛: 沒有一個人被排除在外!這是普惠眾人、永無止境的愛。這是純潔、無償和絕對的愛。這份愛在基督的十字架獻祭中達到高峰。是的,福音確實是「慈悲的福音」,因為耶穌就是慈悲! 

四部福音都記載,耶穌在履行祂的牧職前甘願接受洗者若翰的洗禮(參瑪三13 — 17 ; 谷一9— 11 ;路三21 — 22 ; 若一29 — 34 )。這一事件指出基督整個使命的明確方向。實際上,耶穌沒有在殿宇的輝煌中來到世界上,祂不是大可這樣做嗎?祂沒有吹鼓奏樂宣告自己的到來,但祂有能力這樣做!祂也沒有以法官的姿態來到,但祂能夠做到!相反地, 耶穌在納匝肋度過了三十年的隱居生活後,來到約旦河,與祂的許多子民在一起,與罪人為伍。他不覺得難為情:祂與眾人,與罪人一起受洗。

因此,從祂的牧職一開始,就彰顯出祂是承受人類處境的默西亞,同情憐憫人類。祂本人在納匝肋猶太會堂指著自己宣讀《依撒意亞先知書》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 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四18 — 19 )祂受洗後所行的一切都是在實現祂的初始計劃,將天主的救贖之愛帶給眾人。耶穌沒有帶來仇恨,沒有帶來敵意:祂為我們帶來了愛!這是一種崇高的愛,一顆為眾人,為我們所有人敞開的心!這是救贖之愛! 

耶穌走近弱小者,告訴他們天主的慈悲乃是寬恕、喜樂及新生命。耶穌,天父所派遣的聖子,真實地開啟了全人類蒙受慈悲的時期!那些站在約旦河岸的人並未立即明白耶穌這一舉動的意義,連洗者若翰本人也對耶穌的決定感到詫異(參瑪三14 )。在天之父則不然!祂讓人們聽到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谷一11 )天父以這種方式肯定身為默西亞的聖子將踏上的道路,同時聖神也以鴿子的形象臨在祂身上。如此一來,耶穌的心可以說與天父和聖神的心同步跳動,向所有人指明救恩是天主慈悲的果實。

注視著十字架上的耶穌, 我們可以更清晰地默觀這份愛的偉大奧秘。耶穌為我們罪人無辜死去時,呼求天父說: 「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甚麼。」(路二十三34 )耶穌在十字架上將世界的罪呈獻於天父的慈悲:這是眾人的罪,是我的罪,你的罪,你們的罪。祂在那裡,在十字架上呈獻了世人的罪。藉著這個舉動,我們的一切罪都被消除。任何事物及任何人都沒有被拒於耶穌祭獻祈禱的門外。這表明,我們不必害怕承認和坦白自己是罪人。

我們經常說:「哎,這個人是罪人,他做了這樣那樣的事。」我們如此判斷他人。可是你自己呢?我們每個人都該問自己:「沒錯,那是個罪人。可是我呢?」我們大家都是罪人,但我們都得到了寬恕:我們人人都有機會蒙受寬恕,天主的慈悲。因此,我們不要害怕承認自己是罪人,坦白自己是罪人,因為一切罪都被聖子帶上了十字架。當我們在痛悔中告明己罪,信賴基督時,我們就可確信自己獲得了寬恕。修和聖事讓每個人獲享從十字架上傾瀉而下的寬恕力量,在我們的生命中更新耶穌為我們爭取的慈悲恩寵!我們不必害怕自己的窘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窘困。基督十字架上愛的大能所向無敵, 永不枯竭。天主慈悲必會消除我們的窘困。

親愛的諸位,讓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祈求上主賜予我們體驗福音大能的恩寵:慈悲的福音使我們改觀,使我們進入天主的心中,讓我們有能力施予寬恕,更加善待世界。我們若接納基督死而復活的福音, 祂那更新之愛的力量將塑造我們的整個生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