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會年會暨研討會
(本報訊)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於剛過去的十二月十九日假聖十字架中心舉行周年大會暨研討會,席間講者指社會雖然暫未成功爭取普選,但民主進程已跨前一步,基督徒應本著信德克服無力感。
二百信徒及友好參與正委會的年會暨研討會。研討會上,分享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從「架上七言」反思本地爭取普選的社會行動,他以基督被釘在十架上仍能抱持信德的榜樣,鼓勵信徒在無力狀態下堅持公義,按社會訓導提出公平的原則。
對於當局為二○一七年行政長官選舉設限,夏主教指民間爭取普選的行動看似失敗,「但社會不得不肯定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渴求,這份渴求是來自天主與人性,不應放棄,能堅持就經已是成功」。他說基督被釘後死而復活,這提醒基督徒當下要保持希望。
他說,基督徒在社會行動中或承受孤獨,感受不到天主存在,甚至指責祂,同樣基督在十架上曾經歷孤獨無助,「這個時候應反思基督的榜樣 ,信靠天主的安排」。
談到佔領運動的成果,另一講者、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說,新世代在運動確立多元的爭取民主方式,他展望未來公民社會能夠凝聚共識。
基督徒戴耀廷說,公民抗命不在於即時成果,而是彰顯人民「願意為普選付出多少」。他現在對爭取民主更樂觀,因為「比起八十年代,香港人對爭取民主更有信心,因為基礎更形鞏固」。
這位「和平佔中」發起人說,佔領運動是從和平佔中以外、由新世代演化而成,造就新的爭取民主方式:「它有三個特徵,第一是多元化,沒有單一理念可以概括,第二是參與者關係是橫向的合作,非由上而下的權力模式,第三是形成網絡世代。」他認為民主運動縱邁向多元,但仍需要有綱領去協調,例如以《民主約章》形式連結群眾去回應各項社會政策。
談到工人處境,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稱,基層遭遇的困難源於分配公義問題,大財團控制功能組別,令政策向財團傾斜。他強調社會需要工人運動去推動分配公義,惟目前法例不能完全保障合理的工業行動,工會成員需要以事業、前途為賭注。
研討會前的周年大會上,正委會主席鍾炳霖稱,突如其來的大型佔領行動促使正委會成員回應事件,惟未有影響委員會工作。他說教區先後發表聲明回應事件,正委會亦舉辦活動與教徒分析政改議題,同時在撕裂的社會氣氛下推出「重歸於好」祈禱運動。
夏志誠輔理主教致勉辭時說,正委會推動教會社會訓導,而非單純的壓力團體,「作為上主先知的列車,滿載主的信息啟導先行」。
會務報告上,正委會指出過去一年各個小組分別推動堂區和學校的關社培育、關注本地貧窮問題、中國宗教信仰自由與人權,以及有關外傭和中港家庭權利的倡議工作等。(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