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紅會主席訪港

刊登日期
2016.05.06

(本報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毛雷爾(Peter Maurer)四月八日在香港紅十字會總部,分享國際人道議題及紅十字會的角色,他指出任何人也有責任關心遭受威脅或迫害的人,主動提供人道援助。

毛雷爾二○一二年出任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曾到多個衝突地區進行人道工作。他表示世界各地長期存在著不同形式的衝突,不少地方面對社會不公義、貧窮、社會排斥、歧視等問題,「好些地方因衝突遭受嚴重破壞,導致數已百萬計兒童在過去五年間無法上學」。他指衝突背後的人道問題,值得深思。

他提出醫療、性暴力及難民遷徙這三個受戰亂或衝突影響的問題須加以關注。毛雷爾說, 在衝突地方服務的醫療人員及當地醫療設施必須得到保護,好讓服務得以繼續;另外,武裝衝突中婦女遭受性暴力的事件持續發生,情況令人關注,亦由於啞忍的現象,問題成為「隱藏的暴力」。

毛雷爾早前到訪敘利亞時,見證當地人民所面對的危機與人道問題,他們家園被毀,缺乏基本的衣、食、住、醫療等設備,紅十字會作為中立和獨立的組織,期望透過救濟服務為當地人帶來希望。

他說全球超過一千五百萬難民,其中近五千萬人處於面對衝突、戰亂或迫害的國家,「他們從家園逃難到已發展國家,如歐洲國家,亦有不少非法移民來香港以求得到安穩的基本生活」。國際紅十字會過去曾在多個衝突地方進行社會重建,包括在衛生、教育、社會制度等各方面。他認為,要解決衝突,須游說政治領袖關注難民的長期發展及政策等。

席上,有與會者問到當面對社會政治議題, 如二○一四年的雨傘運動中,如何秉持政治中立去履行服務時。毛雷爾回應指在人道主義原則下,不論任何政治立場去提供人道援助予有需要的人,「對方當前的需要才最重要,而不是任何政治取態的顏色」。(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