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鄧明輝談歷史

期數
3768
刊登日期
2016.05.06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5 月 08 日

聖若瑟堂信徒鄧明輝曾在堂區周年特刊中撰寫堂區歷史,他說聖若瑟堂昔日是一所鄉村教堂,隨著社區發展,聖堂擴建工程有助牧民和福傳工作。

本身是歷史和宗教科老師的鄧明輝說,三十年代粉嶺仍未建堂時,村民會到大埔聖堂參與彌撒, 大時節時才借用粉嶺附近一私人地方「石盧」舉行彌撒。位於粉嶺聯和墟的聖堂現址,由一教友贈地興建,於一九五四年祝聖。

至於聖若瑟堂首任主任司鐸賴法禹神父,他著力福傳,會說客家話,不熟悉廣東話,故在禮儀上需要教徒的幫助,「這讓我看到教友參與堂區的重要,教徒要作好裝備,隨時與神父合作,一起建設堂區」。

七十至八十年代堂區發展蓬勃,不乏青少年參與。昔日聖堂外設遊樂場、足球場及籃球場,至八八年政府發展北區,收回土地,教徒在堂區一帶的活動空間也縮少。八十年代新市鎮發展,九十年代陸續有很多人從市區遷入粉嶺,參與聖若瑟堂的教友亦不斷增加。

相對粉嶺原來的客家教友,市區遷入的是新來者,但雙方會一起合作建設堂區。其中聖堂於二○○○年前後重修,重修工程期間遷入教友陸續增加,令堂區財政狀況更見穩健。

堂區即將擴建,鄧明輝展望這能配合新界東北人口的增多,必有利於日後區內以至北區的福音事工。(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