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政治機器?
「雨傘」持續了七十九天,政府一直未有正面交鋒,反之躲在法庭和警察背後,讓前線分擔政治責任。梁振英一日逃避,警察就每日首當其衝接受市民的指責,市民也繼續飽受棍打與噴霧,不斷激化警民衝突。事實上,警察固然犯下無數過錯,甚至刑事行為,但歸根究柢,香港政府及建制派才是轉化警隊的禍首,同時在建制的操縱之下,警察犯下多種濫權行為,走上一條不歸路——由服務承諾走向暴力承諾,不但讓警隊現代化後所建立的專業形象一掃而空,更無限縱容濫權和暴力,警隊有意無意地轉型以武力程度建立公眾形象,轉化警民關係由過去建立信任、合作至今日,甚至未來的服從武力。如警隊持續地由鷹派把持;政府繼續以威權形式管治,未來的警察不但不會檢討今日的犯錯,警察完全走向政權機器的面目已不遠矣,一切由「藍絲帶」開始。
不論是建制派,還是周融、李偲嫣之流皆會以「藍絲帶」為號。「藍絲帶」當中有和平的,也有暴力的,但他們都有共同的綱領:「支持警方執法」。警方也樂於接受「大眾」的支持,在辦公室門外掛上藍絲帶、在軍器廠街總部的報案室擺有「藍絲帶」花籃,甚至連警方內部通訊的Whatsapp群組也用上「藍絲帶」為頭像。大家不難發現,「藍絲帶」已經成為反雨傘運動的象徵,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甚麼「藍絲帶」是代表「支持警方」,而不是雨傘運動的反面,也就是「支持人大8.31」、「支持梁振英」、「支持基本法」等旗幟?何故反雨傘運動的象徵是警察,而非政治問責官員或個別建制領袖?因為建制已無具公信力的象徵。
梁振英持續民望低下,連建制派盟友都避免保護,梁又接二連三製造政治炸彈(如「萬四論」),香港政府根本難有具威信的象徵人物,直接抗衡反對勢力,故此政府必須找出建制的代表,負上主力應對反對派的責任,而警隊必定是首當其衝,一方面是因為公安問題直接由警隊負責,但更重要的是,只有警隊具有公眾形象、公信力。許Sir之外,建制派刻意「捧紅」警隊的目的,是在於可以避免主要的政治爭議(真普選),同時把「雨傘」降格為公安爭議,把社會討論轉化為「清場不清場」、「撤或不撤」、「警察是否濫權」等政治爭議以外的話題,讓真相及主事人士逃避問題。最近有黨出資支援前線警員,甚至準備「安家費」給濫權警員,每一步就是加強警隊作為事件中心的明證,看似幫助警隊,實是不斷政治化警隊,加重市民對警隊的指責,間接妖魔化警隊,直接鞏固警隊作為政治磨心的角色。
「雨傘運動」已暫告一段落。佔領畫面雖已成為過去,運動中所體現的警權問題卻影響深遠。人民與政府不同,政府是手執公權力及壟斷武力的機關,我們對一切的公權力應持有戒心和警惕,如今日我們不正視警察濫權問題,警察只會進一步淪為政治機器。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