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認識眼癌

期數
3769
刊登日期
2016.05.13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5 月 15 日

四月初,筆者參加了兒童癌病基金旗下的「兒瞳樂」R B互助小組四周年慶祝活動。三年前我透過一位曾患眼疾的朋友認識了這個組織,其後更在這個組織中跟病患者的照顧者分享專業醫學知識。

兒瞳樂是一個眼癌患者之照顧者支援組織,眼癌是指「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簡稱RB, 會影響不同種族和性別的小孩。從前在醫學院念書時讀過,但從未在學習階段見過有關病患者,因為這種病比較罕見,大約每一萬五千名新生兒中,有一位患上此病。在香港,每年大約有六宗新增病例。

嬰兒或小孩不懂向家長表達身體的問題,這全靠家長細心留意和發現。假如用閃光燈替小孩拍照時,正常會出現紅眼現象,但假如兩眼的顏色不同,其中一眼出現白斑或白點,可能是由視網膜母細胞瘤造成的,這現象稱為「白瞳症」。另外,假如小孩出現斜視,雙眼不能同時望同一方向,也可能是這病的症狀。其他症狀包括紅眼,視力下降、眼痛、眼發炎等。

在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中, 四分之三是一隻眼睛受影響,稱為「單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四分之一是雙眼受影響,稱為「雙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這病症分為可遺傳性和偶發性╱隨機性的。這病的成因源於第十三條染色體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之缺陷。這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 製造抑制腫瘤的蛋白,監察視網膜細胞的分裂活動。假如這基因失去活動功能,便可能出現這病症。可遺傳性的患者,身體所有細胞都帶有這個基因缺陷,患者身體可出現其他癌症, 但他們未必有家族病例,發病年齡較早,並以雙側性較常見;偶發性的患者,只有眼睛帶有這基因缺陷,沒有其他癌症的風險。

視網膜母細胞瘤在胎兒時期已經開始出現病變,出生後還未有症狀,腫瘤生長至一段時間後,便出現症狀,大部份五歲前可被確診。假如早期被診斷,治愈率高,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可存活。假如太遲發現, 腫瘤有機會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份。因此,家長需要留意,及早察覺有關警號,有懷疑時盡快向眼科醫生求診。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