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全民退保的省思

期數
3769
刊登日期
2016.05.13
作者
李靜敏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5 月 15 日

全民退休保障近日在社會上甚至教會內均是備受關注的話題,這也涉及一個複雜的討論,包括老人的價值、防貧抑或扶貧、社會上財富分配的原則,甚至跨代之間的關係定位等! 

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長者的處境:老人人口當中,大約有百分之十五的老人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現時援的資產上限為獨老$45,500及兩老$68,000,這些老人每月可領取$3,200生活津貼及其他如房屋等特別津貼;另外,由二○一三年起實施的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每月的金額為$2,390,其資產上限為獨老$219,000及兩老$332,000(另也有收入上限), 領取長生津的老人佔約四成老人人口,兩者有領取政府津助的老人超過五成人口。這是否代表餘下的老人現時所過的是具尊嚴的生活、沒有經濟困擾呢? 

根據香港樂施會二○一○年進行《關於未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貧窮長者生活、健康狀況及其對社會保障態度的政策文件》的數字推算,在合資格領取綜援的老人當中,有高達四成三老人沒有申領,這是一個近半的比例,筆者認為這可能由於香港社會對綜援人士的標籤所導致。就這群合資格但沒有領取綜援的老人的生活情況,該研究發現受訪者出現入不敷支的狀況, 他們的平均入息$3,3 5 9 ( 包括高齡津貼及家人所給予的生活費)並不足以支付當時的基本生活開支$3,904(包括膳食、居所開支、交通、醫療等開支)。筆者相信這些人後來有部份已申領長生津。

當然,長生津($2,390)的數額也不是一個能給予老人足夠基本生活開支的數額,相信這些老人仍有為數不少處於入不敷支的狀況。但其實資產多於長生津資產限額的老人,其所過的又是否合理生活水平的生活?根據「全民養老金—— 學者方案」的推算,香港有約三成老人人口可能擁有三十至一百萬元的儲蓄。這群為數不少的所謂「中產長者」擁有數十萬元資產,且完全沒有領取任何政府資助,卻以此數十萬元資產度過餘下數十年的生活!如果不是節衣縮食,又如何面對基本膳食,繼而是因疾病或保健帶來的種種開支?那麼,最後……那些有更多資產的老人又如何,他們又是否會「濫用政府資源」呢?參考沒有經濟審查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的申領數字,其實現時有百分之十五的老人沒有主動申領「生果金」。

以上所談的並不是一些數字,而是活生生的人,具天主肖像的每一個人。「要確保大眾福祉,每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有特殊責任,以合乎正義的方式協調社會各界的利益。」(天主教教理,#1908)。筆者對於政府扶貧委員會近日在其退休保障諮詢中,所展現的態度及價值觀,感到非常遺憾。政府不獨完全忽視了之前由政府委任香港大學周永新教授團隊於二○一三年經精算並證明可持續的全民退保的融支方案,更以「供款」概念偷換為「徵稅」,又以「不分貧窮」與「有經濟需要」分化社會。

湯樞機於本年二月呼籲教友:「讓我們視社會上所有人士為兄弟姊妹,共同建設一個真正能夠惠及全民,並且能夠達致防貧效果的退休保障制度。」請各位繼續為全民退休保障祈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