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審容膝豈能易安?
剛過去的五月上旬, 正委會和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博群計劃等多個機構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倚南窗:香港基層劏房實況展覽」,為期十六日的展覽及十三個講座,有超過二千人次參觀,當中許多來自天主教學校和多間中學。
展場放置了三間原大劏房模型, 包括一間約五十呎的套房、一間約三十呎,樓底四呎的閣仔,及一間只有不足二十呎,樓底不足四米的棺材房,模擬狹小居所的生活環境,亦放置了原大露宿者床位模型。除模型外,我們亦設計了劏房遊戲「劏房大富翁」,以不同基層劏房戶工作、收入及家庭狀況的情景供參加者抽選, 嘗試以有限收入,分配住屋、飲食、醫療、子女教育等開支,實際體會壓縮開支與保持生活質素的艱難取捨, 從而更了解基層街坊面對的困境。
近年住屋問題嚴重,住宅租金狂升,工資遠追不上,而近三十萬個公屋申請人,輪候多年仍未能上樓,基層被迫租私樓,政府在一五年的調查就顯示,現有「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即劏房戶高達八萬七千六百戶。
我們常說劏房租金昂貴, 但目前缺乏對其租金走勢、租金和收入比例、及其環境因素的數據,因此我們完成了三個有關劏房戶狀況的研究, 並提出房屋政策新思維,期望公眾正視基層住屋問題。
展覽所總結的第一個是「劏房戶租金與收入比率研究」,發現過去四年,當大單位租金下跌了百份之一, 細單位租金卻上升了兩成四。平均的租收比上升至四成一,人均居住面積則下跌至四十八平方呎,住戶需要不斷壓縮人均居住面積,令人均居住面積比公屋標準下限的七平方米(室內面積)還要低,情況令人憂慮。
第二個是「香港劏房租金指數研究」,結果發現二○一四年十月的香港劏房租金指數為三百五十一, 劏房租金比甲類住宅單位貴接近兩倍。而若以起租期推算劏房租金升幅, 劏房租金指數由二○ 一二年的三百四十九上升至二○一五年十月的五百四十三,升幅達五成六,而同期的甲類住房租金指數只上升了兩成一。反映過去四年,劏房戶租金的上升速度是甲類住房租金的二點七倍。
第三個是「劏房租金因子研究」,就劏房戶租金、分間密度、居住面積、室內間隔及設施、維修狀況等項目評級,結果顯示若劏房戶希望改善居住環境,便要多付更高昂的租金。如把各劏房單位的評級與同區公屋單位進行比較。若計算全部評分項目, 公屋平均分是七十二分, 平均租金是一千三百七十七元; 劏房的平均分為五十五分, 平均租金是四千六百七十二元,即劏房質素比公屋低三成四,租金卻貴三倍。
一九八七年《社會事務關懷》通諭已提出房屋問題:「缺乏房屋已是普遍的經驗,而其原因是來自日漸擴大的都市化的現象。既使高度開發的百姓呈現出個人及家庭為求生存而掙扎的悲慘情況,頭上無屋頂可言,或僅頂著一片無法稱為屋頂的遮掩物之現象。」今天這問題在富庶的香港只是愈見嚴重。
•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