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理講授:亡羊的比喻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五月四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的要理講授以《路加福音》「亡羊的比喻」講解天主的慈悲,勉勵我們不要封閉在小團體內,而要走出去,找回迷失的弟兄姐妹,然後與善牧耶穌一同慶祝。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
我們都熟悉善牧將亡羊背在自己肩上的圖像。自古以來這圖像都象徵著耶穌對罪人的關切和上主絕不容許任何一個人掉隊的慈悲。耶穌通過這個比喻讓我們明白祂對罪人的親近不該令我們難堪,而應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激起一系列的省思,看看我們該如何度自己的信仰生活。在福音事件中,一邊是罪人,他們接近耶穌去聽祂講道;另一邊是持懷疑態度的法學士和經師,他們不認同耶穌的這種態度,他們不認同耶穌親近罪人的做法。這些人驕傲、自負,認為自己是義人。
我們的比喻圍繞三個人物展開:牧人、迷失的羊和其餘的羊。然而,採取行動的只有牧人, 羊沒有。善牧因此是唯一真正的主角,一切都得仰賴祂。比喻以一個提問開場:「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路十五4)。這是一個吊詭的問題,令人懷疑牧人做法:僅僅為了一隻羊而丟下九十九隻羊,明智嗎?再說,先把羊群帶回羊圈裡不是比丟在野外更安全嗎?按照《聖經》的傳統,荒野是死亡之地,難以找到食物與水,無避身之所,經常遇到猛獸和強盜。那九十九隻無自衛能力的羊能做些甚麼?這個吊詭的論斷繼續說,待牧人找著了那隻羊,「就喜歡的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回到家中,請他的好友和鄰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與我同樂罷!」(5—6)。牧人似乎不會返回荒野去照管整個羊群!他只考慮那一隻羊,似乎是對其他九十九隻羊的不管不顧;但事實並非如此,耶穌意在教導我們連一隻羊也不能丟失。上主絕不容忍丟失任何一隻羊。
天主的作風是尋找迷失的子女,然後為這些失而復得的子女與眾人大事歡慶。找回亡羊是一種無法抑制的渴望,即使那九十九隻羊也無法阻止牧人,將祂關在羊圈裡。牧人本可以這樣想: 「我衡量一下:我有九十九隻羊,丟了一隻,損失不大。」不!祂去尋找那隻亡羊,因為每隻羊對祂都很重要。那隻丟失的羊是最有需要、被遺棄、被丟棄的一隻,因此牧人去尋找牠。我們要知道,以慈悲對待罪人是天主的作風,祂絕對忠於這慈悲,任何事任何人都無法將這慈悲作風從祂的拯救意志中除去。天主不認識我們當前的丟棄文化,這種文化與天主毫不相干。天主不丟棄任何人;天主愛眾人,尋找眾人!一個接著一個!祂不認識「丟棄人」這個詞,因為祂是全然的愛,徹底的慈悲。
上主的子民始終在行走,子民不能主宰上主,不可幻想把上主囚禁在我們的計劃和策略中。牧人一定處在亡羊丟失的地方,因此,我們要到上主願意與我們相會的地方,而非我們以為祂會在的地方尋找上主!若不遵循牧人的慈悲之道,任何一種方法都無法把羊群重新聚在一起。當牧人去尋找迷失的羊時,祂也激起剩餘的九十九隻羊參與羊群團聚的事業。因此,不僅是那隻被扛在肩上的羊,所有的羊都將跟隨牧人到祂的家裡,與「好友及鄰人」大事歡慶。
我們要常常省思這個比喻,因為在基督徒團體中總有某些人缺席,離開團體,留下空空的位置。有時候這令人沮喪,讓我們相信這是不可避免的損失、無法醫治的疾病。這時我們會面臨將自己封閉在羊圈裡的危險,那裡已不再有羊的味道,只有封閉的臭味!我們基督徒不應該封閉, 否則我們將渾身滿是封閉的臭味!我們必須走出去,不可自我封閉,守在小團體內、堂區內,自命「義人」。如果我們失去那激勵我們去會晤他人的使命熱忱,就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在耶穌的眼中沒有絕對丟失的羊,只有被重新找到的羊。我們應該清楚知道,對天主而言沒有人是絕對的迷失者。天主尋找我們,尋找我們到底!你們想想那位右盜!
在耶穌的眼中沒有絕對丟失的羊,只有被重新找到的羊。未來是動態、開放、積極和具有創造性的,這促使我們走出去尋找,走上一條友愛的道路。再遠的距離也擋不住牧人的腳步,任何一個羊群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兄弟。找到亡羊不僅是牧人及天主的喜悅,更是整個羊群的喜悅!我們都是被上主慈悲所尋獲和接納的亡羊,我們蒙召與祂一起接納整個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