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進入奧秘

期數
3771
刊登日期
2016.05.27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5 月 29 日

近年, 當我們探討教友的活躍程度時,很多時候均會以主日參與彌撒的人次比例作準。歐洲一些國家教友參與彌撒的百分比是低於二十;但是,波蘭的百分比卻高於九十!亞洲則以菲律賓最突出。然而,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否真能表達教友的熱心程度,則有待探究!彌撒的中心是耶穌基督,教友的積極參與也就是在禮儀中進入奧秘中,與主相遇。若我們只著意於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在心靈的皈依,我們便未能明白禮儀的真諦! 

曾有神學家指出:聖體就是教會!我早前在菲律賓宿霧參加聖體大會時,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實現。會期中,曾有一天是為五千多名兒童舉行「初領聖體」;在送聖體時,我分別送給從不同階層來的兒童。當一位滿面被蚊蟲釘傷的街童上前來領聖體時, 他的眼神充滿著盼望及喜悅;及後的一位從衣着上顯得是來自富裕家庭,他的眼神同樣地充滿盼望及喜悅。然而,為我最感動的, 是他們沒有被分開,而是同坐一起,一同分享同一的聖體,這就是教會!教會藉著聖體聖事將不同的人連結在一起,使人放棄身份、擁有、知識,而在愛內合而為一! 

在今日的福音中描述了主耶穌所行的「五餅二魚」奇跡,這是唯一在四部福音均有記載主耶穌所行的奇跡。因此,這奇跡對了解主耶穌職務的性質具有重要的價值。其實,每一個記述均有其獨特、細微之處及強調的重點。從路加的敘述中,我們體會到主耶穌的職務與門徒們的使命之間的關係。「五餅二魚」奇跡是主耶穌按需要而作的行動,並與在最後晚餐時所作的末世性宴席(路廿二)、及復活後,在厄瑪烏與門徒所經驗的晚餐(路廿四),讓我們體會主耶穌的先知身份,並對舊約中先知所作的奇跡故事作出相應的迴響!當門徒回來向主耶穌報告他們在實踐的使命時,這些經驗包含了宣講天國及治病:「耶穌召集了那十二人來, 賜給他們制伏一切魔鬼,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派遣他們去宣講天主的國,並治好病人」(路九1)、「他們就出發,周遊各鄉村,宣傳喜訊,到處治病」(路九6)。主耶穌便帶領他們離開:「耶穌遂帶着他們私自退往一座名叫貝特賽達的城去了」(路九10 )。主耶穌或許是要給他們另一些指示或祈禱,但可以肯定的是離開群眾。但這個願望並非成功,因為「群眾一知道,也跟隨他去了」(路九11 )。在此情況下,主耶穌向他們繼續宣講天國及治病;從而引發了增餅的奇跡。

當時,將近天黑的時候,門徒前來要求主耶穌遣散這些群眾,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在這個荒蕪的地方,沒有足夠資源滿足這群人的需要。但是,主耶穌拒絕了他們:「你們給他們吃的罷!」(路九13 )門徒卻回答: 「我們不過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路九13 );然而,主耶穌並沒有接納他們的抗辯,要求他們:「叫他們分夥坐下,約五十人一夥」(路九14 )。當他們坐下後,主耶穌便作出相應的行動:「他遂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望着天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路九16 )。這在古代的修辭學上,稱為「所需要的行動」,也就是因為需要,而應該發生、或提供的行動。透過這行動,眾人都得到他們所需:「原來男人大約有五千…眾人吃了,也都飽了」(路九14 , 17 )。這「所需要的行動」將三個經驗連結在一起:增餅、最後晚餐、厄瑪烏的晚餐。「增餅」奇跡可算是主耶穌在加里肋亞傳教的高峰、「最後晚餐」是在耶路撒冷見證的高峰、而「厄瑪烏晚餐」則是復活後顯現的高峰。這「所需要的行動」使人與主耶穌更接近,且能進入奧秘之中! 

然而,這「拿起、祝謝、擘開,分給」的行動,從主耶穌開始,直到現在,仍是教會共融的高峰。因為,每次參與彌撒時,藉著這個敘述作為祝聖餅酒成為聖體聖血的高峰,使我們能進入主耶穌的奧秘之中,分享在祂內的美善。因此,主耶穌說:「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路廿二19 ),便成為整個感恩經中的高峰!既然,聖體聖事成為我們生命恩寵的泉源,我們藉著主耶穌的親臨而與祂結合,好能分享天國的福樂;那麽,我們必須虔敬地參與彌撒、善領聖事, 為能誠懇地進入主的奧秘之中,並在日常生活光榮、讚美祂!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