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天堂無門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一九四四年,大批猶太人被送到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騙到「毒氣浴室」遭屠殺。德軍於營內召集猶太壯丁,組成「特遣隊」處理屍體及檢視遺物。來自匈牙利的掃羅亦是「特遣隊」成員,一天,他發現一名少年的屍體,決定為他舉行猶太式葬禮,冒死穿梭營地,希望找到猶太教士誦經,為亡者開啟天堂的大門。
面對如斯的人間慘劇,及聽見同胞們令人毛骨悚然的悽厲叫聲,特遣隊員卻無動於衷,彷彿一切早已習以為常,各人若無其事搬運屍體,清洗地上的血漬,搜查死者衣袋裡的貴重物品然後上繳──導演藉此展示殘酷的戰爭使人迷失本性,變得麻木不仁,人性尊嚴消失殆盡,同時突顯和平的可貴。特遣隊員以為聽從德軍指示便可保命,然而最終亦逃不過死亡的厄運。
影片用上許多篇幅描繪男主角在特遣隊的工作,並刻意以朦朧鏡頭拍攝周圍景物,再以清晰主鏡拍攝男主角,這種表達手法一方面減低視覺上(屍橫遍野)的暴力,另一方面凸顯男主角對周遭事物感覺模糊、陌生、抽離,彷如置身異域,展示其身不由己的無奈。
男主角與少年毫不認識,竟訛稱是對方的父親,並盡一切努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誓要爭取猶太式葬禮,那份執著起初令人不明所以,或許他育有一名歲數相若的兒子,因戰爭致下落不明; 影片後半部男主角跟集中營內人士爭執,咆哮說不僅是「自己的兒子」,就是營內的死者皆需要猶太教士(施行正統安葬禮),說出抑壓已久的心底話,當中亦包含解放和贖罪。
片末男主角逃走後在小屋門外看見金髮男孩,二人凝視對望,暗喻重遇「亡兒」,得到重生,臉上頓時展露久違的笑容。
大時代下堅守正義確實需要無比的勇氣,天主教社會訓導談及正義:「義德使人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奠定在人類關係中的和諧,因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按正義,人對另一人應正直地顯示真理」(參看《天主教教理》第1807條及第2469條)。
影片贏得二○一六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討論問題:
- 當你遇上不公平或不正義事情,你會如何面對?
- 你是否願意為陌生人冒險?為甚麼?
- 你認為現今社會是否存在不公平或不正義? 試舉例子說明。
- 現時全球哪些地方╱國家仍有戰爭?試了解及分析箇中情況及原因。
匈牙利╱德╱俄╱波蘭語對白,中文字幕,片長107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