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外彌撒的經歷

期數
3702
刊登日期
2015.01.30
作者
一教友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2 月 01 日

去年九月下旬,正值星期日,吃過簡單早餐後就動身往牧養日本中部地區教友的名古屋教區的主教座堂——天主教布池教會參與感恩祭。日本不少聖堂多數以所在地命名,平常只顯示某某天主教會,或天主教某某教會;事實上,知道這聖堂的正式名稱是聖伯多祿及聖保祿主教座堂,也是看了官方網頁的介紹後的事。聖堂用哥德式設計,正面就是作為象徵的雙塔。雙塔內各有一個鐘,禮儀開始時就會響起鐘聲。門前有一座很小的聖母像,在當地的每個早上會先作簡單的祈禱。


聖堂很早就有人在門口迎接參與禮儀的教友。不像香港般使用禮儀書,而是使用印有當日日期及所用讀經的小冊子,禮儀結束後可以帶走,跑馬地的日語信仰團體也是沿用這模式。接待的人知道我來自香港便熱情地打招呼,並簡單介紹參與禮儀的規矩。


祈禱後看看身邊的環境,隨着禮儀的時間接近,人也開始多。參與的教友中長者佔極大多數,教友家庭甚少,年輕人、兒童更是鳳毛麟角,可能我已是輔祭以外唯一的青年。他們進堂後靜靜地祈禱,不像香港的教友使用智能手機,或高談闊論。


鐘聲響起,彌撒開始。雖然我通曉日語,但因從未正式閱讀日語聖經,所以理解方面有點吃力,只能明白約六成的經文;主祭及執事所念的經文也只透過看動作,才知道彌撒到哪一環節,再在腦海中搜尋粵語版的相關經文作對照——其實日式彌撒在形式上跟香港大同小異,只是前者不會在彌撒期間收奉獻金,用的聖詠也有所不同,所以只要牢記在港彌撒的環節就問題不大。當然,領聖體時的祈禱以粵語進行。可以說,我是以粵語去參加日語的彌撒。


儘管語言、種族,甚至形式不同,還是在同一個教會內朝拜同一個天主,當地教友又是友善地迎接我這個外地的教友,故沒有感到緊張或擔心。教會一直提倡的「共融」兩字,意義也許就在於此。


補充:在天主教布池教會附近的地鐵站月台燈箱見到聖堂宣傳出租結婚場地的廣告,這是人生第一次在沒有宗教性質的公眾地方見到的教會廣告,同時是出外遊覽完畢返回酒店的路標。另外,如果完全不懂日語的教友有意在日本參加彌撒,可自備中文版的禮儀書,建議在彌撒前預先閱讀當日的讀經,因為兩地在主日使用的讀經完全相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