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

期數
3772
刊登日期
2016.06.03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05 日

不少國家以 「毋忘」這句話去紀念為國英勇犧牲的人,把他們的壯烈事跡銘刻於人民的集體回憶當中。

人們通常會在陣亡士兵喪禮和國家紀念儀式上聽到這句話,然而,如果人們沒有緊記「毋忘」的對象,那麼,這些壯烈事跡最終會著他們不去反省事件因由,而在集體回憶中洗刷掉。

一個國家若然認真銘記人民英勇的犧牲精神,就會珍惜人的生命,明白它的意義,不會因為個別領袖的瘋狂行為而犧牲大眾。不過,當權者也喜歡藉著表揚英勇之德去達成某些目的,此舉不僅見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在政府用暴力對付人民的情況下亦然。若然不去深究英烈先賢的初衷,他們的犧牲可能只是徒然。

如果人民忘記犧牲者去抗衡政府的理由,那麼,他們就會被當權者的宣傳、專制主義和審查所淹沒。在戰爭時期,政府藉辭為了自由,或為保衛國家而開戰,這些崇高理由能夠掩飾垂涎他國領土或者鞏固資源之真正目的。 

當權者經常借助責任、忠心、光榮和同胞情誼等字眼,去美化那些訴諸暴力的理由。當人們未能明白暴力的後果,就只會重蹈覆轍。

在我們而言,掌權者同樣以維持社會穩定和建設經濟為目標,隨之而來的效果是在政治上鞏固權力;而飽受不公平對待的受害人,卻輕易地被定為罪犯或者暴徒,當局無視這群誠實百姓只為爭取公道。

當國家要暴力對付無辜市民,就會向力行忠信、責任、維護榮耀和同胞情誼的人,套上叛國賊、異見人士和顛覆份子等字眼,企圖把他們從集體記憶中洗刷掉。除非有人說出真相,否則,只要國家藉詞這是盡力包容,或是萬不得已,就足以扭曲歷史。

在香港,人們依然爭取天安門事件的話語權。六四紀念館也努力爭取空間,讓本港市民參觀,另一些人提供平台,去訴說一個政府如何不敢正視自己國民的故事。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是在中國土地上少之有少的紀念儀式,一直在人們心中佔據著神聖位置。如果我們不為無辜者洗擦誹謗,那麼,異見人士和顛覆份子等字眼,就在史冊中塗污忠貞者的名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