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手機攝影禮儀

期數
3702
刊登日期
2015.01.30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2 月 01 日

智能手機的出現,不但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習慣,為大家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更出現了很多特別的集體行為。其中手機中的相機功能,讓大家可隨身帶備拍攝工具,隨時把身邊事物留下作回憶,但同時卻可能引起一些尷尬和不方便的情形。

擁有智能手機的人,大部分都會以手機拍照,這比攜帶一部數碼相機更方便;而且手機的相機像數愈來愈高,拍攝出來的照片質素很高,以手機取代相機的人便愈來愈多。隨著這股風氣愈趨廣泛,大家更不應忽視手機拍攝的禮儀,特別是於外地旅遊時,對當地的風土民情、禁忌和信仰不熟悉的情況下,更應格外小心留意。

當遊覽一個新地方時,特別是教堂、聖殿、廟宇,甚至政府或軍事建築物,可能禁止拍照,或准許攝影但不可用閃光燈,所以在拍照前,需要環顧四周,看看有沒有張貼禁止拍照或禁用閃光燈的告示或圖案,假如不懂他國語言,可向旅行團導遊、建築物職員、當地人或其他遊客查詢。

除了地方外,拍攝物件前也要注意。一般來說,一些亞洲人和歐洲人不太接受把文物、宗教造像或博物館的展品拍攝下來,但美國人在這方面則比較開放,沒有太多束縛。無論如何,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在參觀前搜集有關資料,增加對別人文化的敏感度,知道有關地方的規則,不應違反。

有些人到外地旅遊,喜歡拍攝當地人。首先,請先取得別人的准許,假如懂那地方的語言,便可直接詢問,若不懂的話,可向對方展示友善的微笑,然後指向拍攝用的手機。假如對方搖手拒絕,請表示尊重。如對方同意,拍攝完畢可讓對方看看手機中的照片,跟對方談談,並且多謝他,甚至可考慮將照片傳給對方。

同樣地,別人可能也有興趣跟你或替你拍攝,你應同樣表達善意,因為這種善意是雙向的,也會讓別人對你國家的人產生良好的印象。

假如走到一個禁止拍照的地方,不用失望,嘗試投入那裡的環境,仔細觀賞周圍的花草樹木和建築物,享受那裡的氛圍,更可跟當地人和其他旅客傾談分享;你可能對能記得的影像或事情之多而感到驚訝,這種記憶可能比一張照片要豐富得多。雖然以手機拍照方便,但請緊記尊重別人和他人的文化。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