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領洗與婚姻

期數
3702
刊登日期
2015.01.30
作者
譚永明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2 月 01 日

最近這十年間,領洗的人數明顯上升,現在每年有三千多人領洗。單是香港教區,便有這麼多人領洗,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這也意味著我們福傳工作結了美果。

可是,我們的慕道者是來自一個沒有多大基督宗教信仰基礎的香港社會,有不少慕道者的婚姻,不符合一夫一婦終身相守的基礎。例如,有慕道者的丈夫或太太,是已經離過婚而再婚的。

堂區在處理這些個案時,要有智慧和愛心;也要小心翼翼地了解他們的背景,然後作出合適的勸勉和行動。

一般來説,慕道者是非常渴望領洗的。但當他們知道補禮的過程,有時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時,他們或會感覺不安 ,而我們有時亦不能解釋為何補禮過程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有時甚至對當事人產生了一點張力。

每一個人都希望慕道者能夠順利完成慕道期並接受洗禮,但是有時我們申請的補禮文件不能單在香港進行——還要送到羅馬那裡,請求教宗批准。

其實,以上所說的問題常常有,但是現在我們的挑戰是,這些補禮個案都不相同,每一宗個案都要有特別的處理。

最關鍵的是,慕道人數多了,而且他們婚姻的複雜程度,也不一樣。

在這背景中,處理這些補禮事件,漸漸成了一份很具牧民意義的工作。

婚姻問題複雜了,處理這些問題愈來愈趨專業化。有時也要聽取醫生或心理學家的意見。

由於不斷有新的指引,對事件更加深的了解,我們在堂區工作的牧職人員,也應該不斷更新,與時並進(aggiornamento),才可以更好地為福傳工作。

若是教友中,有婚姻問題的(例如自己或配偶曾經結過婚及離了婚的),應盡快與本堂神父聯絡,希望可以盡快解決婚姻的問題。

有時,不是天主教一方引領非天主教的另一方去了解信仰,而是非天主教的一方想學道理領洗,而要天主教一方去辦理補禮事宜。

我們對這個現象都感欣慰。同時,我們覺得有需要去培育教友,使他們更了解他們的處境,而且避免有更多不符合教會法的婚姻出現。

希望我們在各方面,都能夠事事為教友和慕道者設想,而教友亦可以因著不斷的培育而更新自己。

保祿宗徒在格林多人前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指引:「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永存不朽,而先知之恩,終必消失;語言之恩,終必停止;知識之恩,終必消逝。」(格前十三4—8)

讓我們在繁複的服務中,能學習到忍耐之德。保祿提醒我們「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我相信這些勸勉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的鼓舞。

另外,保祿在得撒洛尼人書也有另一個鼓勵:「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五16—18)

我想我們若以愛德服務,一定會產生歡樂。歡樂又產生了祈禱。在祈禱中又產生不斷的感謝!

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帶來更大的福傳力量,亦希望有更多有婚姻問題的教友,不要裹足不前,可以多多向神父請教,尋求出路。因著信仰及其他情況的改變,以前未能處理的婚姻問題,今日可能有解決的方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