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彼此說「不要哭,起來吧」
這是很多年前的一個經驗,至今我依舊記得自己那時的無能為力感。當日我帶著咳嗽離開診所,為避過那不時故障的升降機,我索性用樓梯離開那幢一梯只有一兩伙的舊唐樓。才剛轉下了一層樓, 我就遇到一個半蹲在地上哭泣的女士。那層只有一間診所,門上「婦產科」三個大字催促我停下來,跟那婦人一起坐在破舊的梯間。她邊哭邊說,邊說就邊擦著眼淚。待她的情緒看似穩定下來,由原來的嚎啕大哭轉成抽抽噎噎的,我多放下一包紙巾後就離開了。
或許由於自己也經歷過與婦產相關的失落和哀悼,對於婦人的哭泣,一剎間我就覺得自己與她有所連繫,內心也自然而為她難過起來。當日我未敢說甚麼, 做的就只是靜靜地給她傳遞紙巾,用手按在她的肩上,心裡呼求天主的安慰和憐憫臨到那婦人身上。
今日的福音,展示了一個滿有人情味的天主。面對著一位先失去了丈夫繼又失去獨生子的婦人,耶穌不單只聽到她的哭聲,更聽到她呼喊裡的絕望,感受到她的生不如死的悲愴。耶穌的慈愛,使祂沒有停留在只宣之於口著她「不要哭」的層面,更而動之以手,把手按在棺木上,對她已死去的孩子說「起來吧」。耶穌不只給那孩子一個復活了的生命,祂同時也復活了那婦人的希望。
身為教友的,我們已藉聖洗聖事進入耶穌基督。我們既答應了要作跟隨耶穌的人,我們就應培養懷有耶穌所懷的情, 學習踐行耶穌所行的事───向世界展露耶穌的人情味,與人的關係,不止於「遇上」,而要進一步要「看見」。當我們以十字架的眼光「看見」時,作為耶穌的人,我們的反應行動又豈能與世界的一樣呢?
我最小的侄女只有五歲多,表達能力比同齡的孩子稍差。雖然說話能力遜色,但是她的身體語言有時卻令人動容。每次說再會時,我們習慣互相擁抱。她會一邊輕拍我的肩,一邊說「我祝福你…… 保重……下次再見」,要是弟弟或弟婦知道我正身處困難中,侄女就會改說「我知道你是勇敢的……我為你祈禱……」,而我亦會把她擁入懷中,親親她的臉頰。一個說話有障礙的小孩子尚且能以有限的表達向人表達關心,更何況我們呢?
相信天主的人既已與基督相連,就有恩寵活出與世界不一樣的生命。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互愛,不只叫自己活出有深度的生活,也以行動影響他人,讓他人在沮喪裡嘗到安慰,在孤獨中嘗到同在,在遺棄中嘗到尊重,在囚禁中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