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的靈修—— 短結
在上一篇,我談到行動、服務可以是靈修,也可以是令到僕人領袖自我光榮的陷阱。
藉著經常檢視自己的情緒、反應, 追根溯源, 找出需要、期望, 最後分辨自己的動機, 是與天主同行( 靈修過程) , 還是只是為個人的意慾。分辨過後, 不好的, 就丟棄。「但應當考驗一切, 好的, 應保持, 各種壞的, 要遠避」( 得撒洛尼前書五21 ︱ 22 )。
耶穌會士黃錦文神父,長期指導我們,以這個理性的過程自省,分辨「天主創造的原本的那個我」( 真我) , 和「多年來經世間價值觀塑造的那個我」(假我)。
我們整合了「聖神、神恩」(感性、動力、由被動到主動),「團體生活與行動」(服務、推動遠景使命),和「分辨真我假我」(理性自省)三條主線,認定它為相輔相成的互動路徑,助我們走近天主,作為領袖靈修的模型。
僕人領袖需要靈修,明認一切都是來自天主的恩寵。
這不單止是為了主耶穌所說的: 「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 也一無所能」(若十五4)——為了連繫住天主,有所作為——而是做僕人領袖,當初為的究竟是甚麼?應該是比較單純,為了愛主愛人吧!如果最後自己變了質, 「假我」膨脹,連累自己,喊都無謂!
短結
我們談過領導力的定義就是「影響力」——帶出改變。
能夠分清楚領導與行政管理的不同本質,有助我們去做酵母,影響周圍的人和事。
可喜的是,領導力和其他如游泳、用電腦等的能力一樣, 經過正確認知,就可以學習和改進。
你可以依據第三篇的高德教授的精簡圖表,搞清楚你正在運用領導力或行政管理力。
領導人與管理人做起事來,有四大不同之處:
在做事主線,領導訂立遠景策略,管理人則主力執行、計劃和做工序等預算。
在「人力資源運用」這範圍,領導人是聯合平輩、自己單位組織以外,甚至上層的人力網來辦事—— 你看當今教宗是否這樣做了?管理人則靠安排、指揮下屬而工作。
在推進事情時, 領導人會主力去激勵和鼓舞人心,而管理人會主力去監控事情和解決難題。
在成果方面, 領導人帶出改變:如新模式新服務; 管理人則產生可預算的結果: 如服務準時。
領袖要靠品格、誠信和能力,才能贏得平輩和上層的信任,影響他們。
心靈擔子較輕的人,才能自然地去激勵和鼓舞人心。
怎樣才能擁有好品格、正能量?經歷天主聖神為人內心的整合,對自己的寬恕接納,這方面有些經驗將來可以幫助到讀者。
領袖如何思考, 如何定優次,如何檢視和增強領導力?有十個範圍可以進步。
為一個團體,不單止要栽培領袖,還要去栽培「能栽培出領袖的」領袖。
你的家庭、工作地方、社會,都需要領導力!天主的家(教會)也需要你的領導力,做光做鹽, 影響身邊和世界。期望將來跟你再續談。
•僕人領袖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