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人士回應白皮書

期數
3670
刊登日期
2014.06.20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6 月 21 日

(綜合天亞社/本報訊)教會人士擔心國務院發表有關香港的白皮書有損一國兩制;又指文件會令更多香港人醒覺,例如透過全民投票表達民主訴求。

在香港回歸十七年以來,國務院六月十日發表首份《「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強調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令關心本地政制發展人士感到權利被沒收的同時,亦認為文件會刺激更多市民參與社會運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六月十日公布的文件共分五章,前四章主要闡述一國兩制實施的背景、操作和成就。其中第二章明確指出,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但中央對高度自治權具有監督權力;而二○一七年普選的行政長官須由愛國人士出任。

它又提到未來特首及立法會普選,表示必須符合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符合香港實際環境,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實現均衡參與的原則,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柯欣欣對天亞社說,白皮書最大的問題是「扭曲了一國兩制的原意,破壞自己的承諾,沒收香港的權利」。

柯欣欣認為,香港人對維護公民權利和普世價值較為著重,也明白法治和自由的可貴,故此在「6.22」全民投票及「七一」回歸遊行前夕公布這文件,只會適得其反,刺激更多港人參與社會運動。

香港大律師公會六月十一日就白皮書發表聲明,重申尊重法治遠遠超乎事事只求「依法施政」,它包括在權力行使上適當地自我制約,好使司法獨立的重要性得到適當的重視和彰顯;並指司法制度並非管治團隊的一員,法官不應被視為政府機器的一部分。

公會認同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基本法》,但《基本法》也授權香港法院在審案時可就特區自治範圍內的條款「自行解釋」,保障「高度自治」;人大亦應審慎釋法。

對於白皮書指法官須「肩負正確理解及貫徹執行《基本法》的重任」,公會認為法庭判案是根據事實,也公開透明地解釋法律,香港法官不應也不會向任何官員、學者去學習、理解或聽取他們對《基本法》「一錘定音式的最終解讀」。

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天主教徒鄭宇碩對天亞社說,白皮書發表背景與香港普選議題有關,它是中央政府整套宣傳攻勢的一部分,「是要向香港市民施壓,收窄自由」。他指整份文件只談國家利益,「完全看不到民主、人民權利等字眼,人民也有政治權利的,歷代領導人也有強調人民是主人翁、社會核心價值等,但它隻字不提」。(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