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親密關係

期數
3670
刊登日期
2014.06.20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6 月 21 日

在現今的婚嫁過程中,當新郎迎親時,姊妹團很多時會要求新郎先作出若干婚姻的承諾,才讓他迎親過門。但是,這些承諾大多是一些物質上、生活上的支配或交流,並不太代表雙方的關係。這可能只是營造一種氣氛,但事件的背後卻未能表達婚姻生活的真義!愛的真義並不在於所得到的有多少,而是所能付出的有多少!愛就是犧牲、是一份不保留的付出,為使被愛的對方能因著愛而轉化。

主耶穌為了愛而進入世界,祂曾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活的食糧」(若六51)。這裏所指的,並不只是那些祂曾講過能照亮人心及明悟的說話,而是降生成為血肉的聖言、祂自己的親臨。主耶穌為成為我們的朋友,而甘於赤貧、並與軟弱的人在一起。主耶穌選擇了我們,為能進入我們的內心,與我們生活在愛的共融中。主耶穌不再以一位大能者自居,相反地,祂卻無能地將自己奉獻給祂所愛的人:「我渴……完成了」(若十九29,30)。

為以色列人,血和肉代表了整個人。因此,當主耶穌的血和肉交給我們時,祂是將祂自己完全地交付出來:「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若六53—54)主耶穌指出了祂的死亡:祂就是天主的羔羊,是那隻被宰殺及被嚥下的羔羊。祂為我們交付了自己,為與我們建立一份獨特而親密的關係,帶領我們進入天主的永恆生命、並滋潤現世的生命。這是一份「相互的寓居」:我們在主耶穌內、主耶穌在我們內。

「相互的寓居」所展現的親密關係反映著一份與主耶穌的友誼,包含著某程度上的平等:彼此開放、及願意為對方而受傷;同時,亦願意因著深厚的友情而放棄個人的自立及自由。正如人很多時候為建立一種自我價值,而強裝自己的見解、做法、態度為最正確、最優良。但在朋友互愛的推動下,我們會願意放下偽裝、死於虛假的自我,而聆聽朋友的意見、悅樂於彼此的信任中,從而生命得到改變及治療,這便是「相互的寓居」。若主耶穌是我們的摯友,我們更會因為祂的愛,而做祂所願意我們做的事、為祂而生活、工作、並滿全對祂的承諾。那麼,主耶穌要求的又是甚麼?祂渴望我們進入與天父的共融、愛我們周遭的兄弟姊妹,甚至我們的仇人、不要批評及判斷別人,卻要寬恕他們!

為能讓主耶穌寓居在我們內,我們必須潔淨我們的內心,騰出空間讓祂能夠進入。因此,我們必須不以自我為中心,而以主耶穌為生活的中心,讓祂的愛及喜樂充滿我們。這便是被愛者為愛所擁抱時的經驗,主耶穌打開了愛的大門,讓我們進入愛的奧秘,從而經驗與祂的共融及同在!

「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五57)正如一位臨終的病人,他所需要並不是物質的食物,而是親人的陪伴、朋友的探望,為他加強了生命力及求生的鬥志;一些身、心、靈受損的人,他們缺乏自信、懷著非常低的自我價值及恐懼,只有愛及尊重,才能使他們生命力重新流溢、滾動出生命的價值及意義!因此,愛、關係及臨在就是那些呼喚愛的人的動力,他們在其中產生無限生機!

主耶穌並非只是因著祂的說話而成為生命之糧,而是藉著祂降生的臨在,祂以祂的血和肉親臨我們中間,並以如此特別的方法滋潤了我們的生命。主耶穌將祂自己交付給我們、進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在愛及共融中,展開生命的旅程:一次邁向天主的旅程!在旅程中,一方面,我們進入天主愛的奧秘中,在這親密關係中汲取能量;另一方面,我們被派遣,在生活上將天主的愛分享給其他兄弟姊妹,特別關心貧窮的、無依的、受壓迫的、患病的、臨終的,使他們得到應有的愛及尊嚴,重獲生命的喜樂!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