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聖神氣息吹進教會
聖若望廿三世聞名於世的成就,就是召開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為教會打開窗戶,流進新鮮空氣。今天,教宗方濟各亦以自己的方式打開窗扉,讓聖神的氣息吹進教會高層間那些充斥舊有作風的地方。
教宗方濟各在任內的重要標記之一,就是鼓勵教會進行開放的討論。他沒有在激烈萬分的爭論中支持某一方,以避免令各走極端的雙方感到沮喪──一方說他正在改變教會訓導, 另一方則抱怨他沒有推動進步。但教宗肯定是在用心聆聽。
教宗在講道和書函中所選取的聖言,都旨在鼓勵對話及邀請所有人專心聆聽自己不同意的看法,並關注各種各樣的意見。
甚至於一九七九年被除去教授神學資格、過去幾十年來被迫保持緘默的龔漢思神父(Hans Küng)亦被邀請出席討論「教宗不能錯」這個棘手議題的研討會。今年三月九日,龔漢思神父寫了一封公開信給教宗,要求就這議題和主教權限進行他認為自由且公平的討論。
這位八十八歲瑞士神學家於三月二十日收到教宗的回覆,表示獲鼓勵進行這方面的討論。雖然龔漢思神父沒有透露信函細節,但卻指內容並沒有就討論設下任何限制。
龔漢思神父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促進各基督宗派之間的了解,處理離婚、女性晉鐸、司鐸獨身等議題,及首要須探討天主教會的領導。
另一位是一九八五年獲通知不可再以教會名義教授神學的古倫神父(Charles Curran),他重返美國天主教圈子,探討如何在公教大學的校園裡牧養同性吸引者。
也許更叫人意外的是,今年四月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與天主教「國際基督和平運動」(Pax Christi)在梵蒂岡合辦會議反思教會傳統理論──正義戰爭。一千多年以來,教會已沿用此理論並透過不同形式去為戰爭辯護。
教宗方濟各致函大會以表支持, 並為大會的審議降福。這點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推展和平是其任內的關注點;但這也無疑是大膽舉措,因這位教宗同時獲得不少高度軍事化國家支持,而這些國家的軍隊均有份介入世界多個地方的紛爭。
教宗竭盡所能為教會打開窗扉, 亦因此面對許多不同的聲音,去年十月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正是一例。
看來,若教會在教宗領導的看法上沒有一個建設性的前瞻遠景,教宗方濟各不可能帶領教會踏上真正更新之路;如果「教宗不能錯」這教義未能獲新觀點啟迪,教宗只能為一個封閉教會開啟窗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