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誰愛得多

期數
3773
刊登日期
2016.06.10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12 日

當今世代, 當談及「愛」的時候,大多集中在感受上、性慾上,總希望在愛的經驗中有所得,可以擁有對方。然而,為表達這份愛意,人或許會以物質作為標記;但是,真實的愛是超越這一切,愛並不等同物質的贈與、浪漫的感情、或熾熱的慾火。愛實在是一份令生命滿足的無私分享、是忘我的犧牲、亦包含生命的悔改更新,從皈依的歷程,活出「愛」的動力。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路加描述了主耶穌到一位法利塞人西滿的家中作客;然而,在席間卻出現了一位罪婦。如此,在主耶穌和西滿對話的互動中,使我們更深入地體會「愛」的真諦。路加在這類的描述中設定了一個秩序:一個場景、一些人物、一些故事所引發的訊息。在這個經驗中,場景就是主耶穌走進一位法利塞人的家中作客;因為,一位罪婦的出現,他們出現了意見的分歧,主耶穌並藉此挑戰西滿的看法及態度。西滿在敘述中充滿著負面的元素,敵視這位罪婦、懷疑主耶穌的能力:「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是一個罪婦」(路七39 )。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也許會出現同樣的態度:對某些人主觀性的偏見、對與己見不相同的立場的敵視!如此,我們或許會因此而感到人際關係受阻、情緒亦會遇到挑撥! 

然而, 這罪婦的行為為坐席的人亦帶來不同的震撼: 「她⋯⋯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開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路七38 )。在當時,女性鬆開了頭髮有很多不同的含意;其中,為已婚婦人在公開場所鬆開頭髮更是一件羞恥的行為。唯一例外的是視乎她的年齡及婚姻狀態而作悲傷的禮節。但是,在這段記述中,這個罪婦如此散髮披肩,且加上其他的儀式,則可視作一項對神靈的敬禮及崇拜。如此,主耶穌便是她所敬禮及感恩的對象。但是,為何她會拿著如此貴重的香液為主耶穌傅抹?雖然,我們不知道先前她與主耶穌的相遇發生了甚麼事;這空隙則留待讀者自我反思了!然而,這婦人的身份是確定的:「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路七37 )。這裏並沒有指出她犯了甚麼罪、這罪的性質;反之,這身份卻反映出她對悔改的渴望,且能得到主耶穌正面的憐憫。但為西滿而言, 從法利塞人的角度,這婦人的出現及所做的一切並未能視為不當,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城中生活,亦知道她是一位罪婦。但是,為何主耶穌會不知道她的背景及一切; 因此,他們將整個事件的缺陷歸咎於主耶穌,而非這個罪婦! 

在這個衝突中,主耶穌立即展示祂是一位先知、且超越一般的先知。於是,祂向西滿說: 「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路七40 )。西滿雖然有點愕然,但他仍能以主人家的身份, 表現對主耶穌的尊重;因此,他稱主耶穌為「師傅」:「師傅, 請說罷!」(路七40 )主耶穌遂以一個比喻來表達祂的訊息: 從債主赦免了兩位無力償還的債戶,並藉著他們表達「誰愛得多」︱︱五百及五十德納是兩年與兩個月工資的分別;因此,西滿回答耶穌:「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路七43 )。主耶穌首先確定西滿答得正確,但祂卻藉著這位罪婦愛與感恩的行動,來反映西滿所欠缺的關注。然而, 她所做的已超越了當時的文化習俗;但是,主耶穌卻如此總結了她的行為:「故此,我告訴你: 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路七47 )。因此,這位罪婦並不是因為這些行為而得罪赦;反之而言,她是因為得到罪赦,而表現了這些愛德的行為! 因此,愛德的行為並非罪赦的原因,而是結果 ! 

事實上,我們真正的身份都是一位「被愛的罪人」,天主從來不歸咎於我們的軟弱、對祂的不忠信,反而永不挽回地去愛我們,接納我們,使我們能在祂的愛內得以重生,並許諾永生。我們便是從這份罪赦的喜樂中,回應祂的愛。因此,我們去愛,是天主先愛了我們的結果。若沒有祂的愛、離開了主,我們甚麼也不能作!誠然,主耶穌的這句話為我們是一份愛的鼓勵,且是我們回應祂的愛的動力:「你的罪得了赦免。」(路七48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