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設計比賽
(本報訊)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舉辦綠色建築全港中小學學生比賽,學生創作出各個包含環保、減廢減碳等可持續發展概念的綠色空間,共創綠色新社區,其中聖母書院學生作品「綠色狂想」獲高中組優異獎。
「綠色空間, 由我創造」綠色建築全港中小學學生比賽頒獎典禮暨作品展覽已於五月底舉行,聖母書院獲獎的六位學生包括戴梓荍、李奕萱、張葆琪、江穎翹、李嘉慧、馬曉君。
該比賽共有五十五間學校近四百位學生參加,提交一百四十二份作品,參賽者分別以綠色教育設施和綠色社區為主題。
聖母書院學生參賽作品「綠色狂想」傳遞低碳生活理念,鼓勵人走向低碳的生活方式。建築物降溫方面,學生利用隔火層、通風窗、隔熱牆來幫助空氣流通,降低社區氣溫;減碳方面利用風力發電、太陽能、自然採光等來節省能源;綠化方面則透過大規模的綠化來減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此外,該設計提供大量康樂設施和休憩空間等,以加強社區連繫。
聖母書院設計
針對暖化問題
該校得獎者之一戴梓荍五月三十一日對本報說,她們有見於香港空氣污染嚴重,故此在設計中特別營造通風環境。
她說組員參考恒生管理學院考察的校園環保裝置,以及另外三十個案例,共花了一個月製作這模型。她指通風設計可為建築物降溫,減少冷氣消耗,同時減少污染物積聚; 底層的花園更可以建立綠化環境,提升空氣質素。
另一得獎者李奕萱同日指出,本地高樓大廈密度高加重「熱島效應」,上述設計可改善酷熱情況。她又稱,不少組員都有修讀地理科及視藝科, 這比賽豐富了她們的學科知識,修讀地理科的她則藉此加深認識能源課題。
早前的頒獎典禮上,頒獎嘉賓、環境保護署署長王倩儀指綠色建築是貫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份,須為下一代灌輸綠色建築的知識及概念。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孝威說,學生如能將比賽所學變成習慣,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做到推己及人,就能凝聚環保力量。
主辦單位期望透過展覽令公眾能了解年輕一代對綠色建築的想法,同時提升公眾人士對環保的關注,共同推動本港綠色建築的發展。(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