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人】在管理也在與青年同行

期數
3773
刊登日期
2016.06.10
作者
馮佐森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12 日

在我大學時,影響我往後人生最深的一定是參與大學天主教同學會和天主教大專聯會的工作和活動,以及第二屆香港教區教區會議的經驗了。在各大事小事中,我聽見天主的呼召,叫我去試試和青年人同行。因此畢業後我便離開了自己的專業,在一所教區中學任職了兩年的牧民助理。

在這五年問,報讀了教理班和一些輔導課程去幫助自己與青年同行, 但其實在幫助青年之前,卻深刻地幫助了自己的成長。我以路加福音中厄瑪烏的故事來總結這些經驗。耶穌總在我不為意的生活各地方,親自前來扶助我,觸動我的內心,燃點我的心火。

重投自己的專業(職業治療師) 已有十數年的我,現在一間社會福利機構從事社會服務。當年的那團火, 熄了沒有? 

我服務的單位是一個專門照顧嚴重殘疾人士的家居照顧服務。服務對象十分廣泛,包括智能上的殘障和肢體上的缺憾,年齡由六歲至過百歲不等。他們在社區居住,面對大大小小的需要。我就是在這樣的服務單位跟一班熱血、熱心的青年再相遇。

我的團隊約有四十名同工,大部份以年青為主。他們的學歷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也不同,但大家也有一共同信念︰就是熱心做好服務,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想多一步。

這團隊中,由於每一位服務對象也有獨一無二的故事,所以在處理每一個服務時,我們都需要很多討論。雖然我們也想每一位服務對象活得更有尊嚴,然而團隊中的每一位也有不同的角度和演繹,如何才能達致共識?

管理現在的團隊讓我看到,當我們每一位也空虛自己、嘗試信任和配合,在大家互動地一起去服務時, 彼此也更清楚大家的優點缺點。亦因為大家已成為一個團隊的原故,大家亦更願意去付出、犧牲,隨之而來就是一個更成熟的自己,更廣闊的團隊了。

在我們團隊中,我看到青年同工們也充滿正能量、喜樂,樂於助人, 有同理心,會思考,也擇善固執。他們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他們渴望成長,在工作中有所發揮,有所學習和得著。

當然我也會看到他們所面對的限制︰他們都想力爭上游,可是「向上游」的機會其實不多。有時,也會在他們的臉上找到一絲的失落和不安。尤其在我每年獲邀出席專上學院的就業講座時,看到很多同學其實也不了解自己可以做到甚麼,和市場上到底有甚麼選擇。如何在前景不安的狀態下成長? 

在服務團隊中,我的角色就是幫助大家整合自己的服務、工作經驗, 並在當中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工作態度,慶幸我們是從事做人的工作,在整合經驗的過程,不難發現內心其實也如門徒一樣的「火熱」。除了督導,過程中也要教大家做人,幫助他們良好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計劃將來。而彷彿此同行關係又進入了另一個牧養的過程。

天主奧妙的地方總是讓我們當中的每一人一同成長。慶幸在我們的互動時刻,彼此也找到觸動、火熱的時刻,並在服務者身上見到天主。

 

 

  • 作者馮佐森是職業治療師,曾任天主教大專聯會幹事及青委委員,大學時代參與教區會議,自此開始關注青年牧民工作。
  • • 青委之友專欄教區青年牧民委員 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