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教區確認婚前培育課程

期數
3668
刊登日期
2014.06.06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6 月 08 日

本地教會增加婚前培育渠道,期望準婚者為往後的婚姻與家庭生活做好準備。教區主教公署早前公布,認可一些團體的婚前培育課程,以促進教區現時推行的婚前培育政策,凡參加其中一項課程的信友及慕道者,均可滿全為舉行教堂婚禮的婚前培育的要求。本期先介紹其中兩個培育課程——編者

 


 

明愛教友婚前培育活動

由香港明愛家庭服務舉辦的教友婚前培育活動共有兩個課程:「婚前輔導」及「錦繡良緣前奏曲」。

課程要求準婚男女一同參加,過去以天主教徒為主,亦有雙方均非天主教徒的;參加者必須在婚期前三個月報名。

「婚前輔導」課程合共八小時,參加者必須參與基督徒婚姻觀講座外,社工每次約見兩對準夫婦(合共四次),輔導內容圍繞當事人對婚姻的期望、溝通技巧、加強了解和默契、自我認識、姻親關係、性與家庭計劃等課題。

另一課程「錦繡良緣前奏曲」則以小組及短講形式進行,透過遊戲、摸擬練習、角色扮演等,帶出婚姻意義、處理衝突、天主教徒婚姻觀、夫婦溝通、性與家庭計劃,合共五個半小時。

上述性與家庭計劃則採用「比林斯自然生育調節法」。

明愛家庭服務教友婚前培育輔導督導主任黎穎之指出,上述兩個課程自八十年代開始,各具特色,婚前輔導著重由社工帶領,讓準婚者深入探討婚姻關係,以了解彼此需要;「錦繡良緣前奏曲」則著重參加者的分享與參與。

黎穎之指出,錦繡良緣前奏曲兩年前設置網頁,為已接受婚前培育及新婚人士提供網上平台,分享婚姻生活,或曾接受夫婦輔導後的得著;網頁亦會推介不同形式的夫婦活動、教會資訊、拍拖地圖一覽等,「他們可按家庭需要參與不同的活動,豐富新婚生活。」

此外,明愛設有「泰氏性格心理評估」或「婚前準備或婚內的成長問卷」服務,準婚夫婦可利用「泰氏性格心理評估T-JTA」的交叉試(Criss-cross test)討論雙方性格的配搭和互補,從中反映二人因性格差異而可能發生的衝突和因素,有助彼此了解。

至於由David Olson建立的全球研究系統的「婚前準備或婚內的成長問卷」,分析參加者婚後所面對的溝通、親密相處、姻親、財政、家事等情況,提出適當建議,以準備好婚姻生活。兩種問卷均由合資格的社工引導參加者作答。

黎穎之觀察到,透過詳細的問卷分析,有助準婚者面對社會及家庭所帶來的挑戰;她說,不少準婚人士對未來的婚姻生活感到憂慮,亦有些是異地婚姻,或準備婚後到另一地方生活,「婚前雙方仔細交流婚後的計劃,能妥善作心理準備迎接婚姻生活。」(聰)

 


 

天主教教友婚前培訓課程

一九九○年起,梁宗溢神父及鄭瑞薇修女開始舉辦「天主教教友婚前培訓課程」,培育準婚夫婦作好婚前準備,好讓日後的婚姻之路更為順暢。

課程為期半年,包括四次宿營及十九節課堂,最多可供二十對準婚夫婦參與。內容包括與學員探討他們的童年生活對成長的影響、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成長心理障礙、性心理探究、愛的能力、人際關係、同感心等,學習度婚姻中的信仰生活及負責任的家庭生活。

除了梁宗溢神父及鄭瑞薇修女主講外,亦會邀請多對夫婦分享婚姻生活的甘苦;註冊護士講解自然家庭計劃。本年的課程將於十一月開始,至明年四月結束。

梁宗溢神父早前表示,人出生後,其成長和發展會受家庭背景和經歷所影響,故婚前培育是由出生的一刻開始,而不是由戀愛開始。

他說,人很容易帶著過去的經歷與伴侶相處,因此課程強調要先認識自我,排除過去的心理障礙後,才能成為獨立自主的人,發揮愛的能力,達到「走出自己、放下自己、與他人相遇」的境況,這是婚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滿全上主的創造。

梁神父指出,課程為準婚夫婦提供一個彼此認識內心深處的平台,「在這裡可剖白身世,是對個人真情實感的認識。」此外,他認為四次宿營是個實踐機會,例如在營內由參加者寫下「家庭圖」幫助他們細緻地了解個人成長、原生家庭背景的影響等。

近四年來,參與課程的準婚人士中,逾八成伴侶雙方均為信徒,梁神父喜見他們願意付出時間,認真為婚前作好準備。(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