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小失戀.大漫遊

期數
3671
刊登日期
2014.06.27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6 月 29 日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次自我發現之旅!

印度電影《小失戀.大漫遊》講述印度少女蘭妮自小在父母保護下,過著規行矩步的生活。在婚禮舉行前一天,她收到「被悔婚」通知。傷心難過的蘭妮雖然從未離開家人,但幾經思量下,她決定獨自前往歐洲,以一個人的蜜月旅行治療情傷。她在巴黎街頭遊走,在阿姆斯特丹結識新朋友。在異國的許許多多「第一次」體驗,漸漸改變其價值觀。一次失戀,一次蛻變,在新朋友幫助下,蘭妮重新發現自我,生活漸回正軌。此時,蘭妮在阿姆斯特丹重遇前男友。悔不當初的前度懇求復合。蘭妮會選擇舊情復熾,還是揮別舊愛,走出新的路?

要去一個孤單的蜜月殊不容易,筆者認識有些女孩,連一個人上餐廳吃飯,獨個兒看電影的勇氣也沒有,認為這會被看成是沒男友、沒朋友的孤獨精。從未外遊的蘭妮抵達巴黎不久更差點被打劫,嚇得她要立刻改機票回家,幸好因為認識了爽朗熱心的印法混血兒才留下來。這位開放的未婚媽媽,堅強而獨立,為生計勤力工作,小聰明加上交遊廣闊令她自如地應付生活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她擴闊了蘭妮的視野,大家同是印裔女孩,蘭妮卻看到不一定要男尊女卑,女孩子也可以有選擇。

從巴黎到阿姆斯特丹,由行李箱到背包客,由住酒店到青年旅舍,認識了三位同房異性,更從不打不相識到互相扶持鼓勵。這三個不同國籍的大男孩,令她醒悟世界很大,生活方式可以各有不同,可以各自各精采。而她的失戀,相對於日籍少年痛失家園,更只是小事一樁。生命脆弱,蘭妮也明白活在當下的重要。她更明白不應繼續沉溺在一段已過去的關係,尤其是對方根本不珍惜自己。

而蘭妮也有才華,在大學修讀的是家政學,然而卻被未婚夫禁止工作。男女結合應是互補不足,彼此共融,而非一方成為另一方的奴隸。沒有未婚夫禁止,反而有新相識的鼓勵,她在阿姆斯特丹擺街檔賣小食,出了人生的第一份糧,那份滿足感難以言喻。她致電母親求教食譜,令人看到印度親密的家庭關係,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實在難以看到。

本來是一段哭得死去活來的失戀,最後卻成了重新認識自己的機遇。一切看似很差的遭遇,原來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片末蘭妮由衷地感謝未婚夫悔婚,讓她上了人生最寶貴的一課!

 

問題研習:

  1. 你有外籍朋友嗎?他們的文化背景和自己的最大分別是甚麼?那些分別有甚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2. 你會希望嘗試一個人旅遊嗎?為甚麼?目的地又是何地?你對於這一個人之旅有甚麼期望?

教會指引及其他參考資料

  • 《天主教教理》369-373, 1877-1948, 2426-2434, 2460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人的工作》通諭,天主教中國主教團秘書處編譯,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一九八一年十二月。

 

※ 本片為韓國釜山電影節參展作品,六月五日起於各大院線公開放映。

 


 

印度語對白,部份英語、法語及日語,中英文字幕,144分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