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假期

期數
3672
刊登日期
2014.07.04
作者
溫國光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7 月 06 日

曾在臺北的便利商店,看過松浦彌太郎寫的《100個基本》,書中有一句話,教我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他說﹕「平常很優秀,假日碰面卻被發現很無趣。」當然,松浦先生所說的,就是那些只顧工作,不懂悠閒的人吧!他認為這樣的人,也夠可悲和可憐了。

可是,在我們的社會中,這樣愛以工作示強的人,實在太普遍了。「繁忙」往往被理解為成功、進步和勤奮;至於「悠閒」,卻被誤解為失敗、退步和躲懶。人們慣性把「空閒」與「悠閒」混為一談,彷彿同是一幅「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圖像。其實,「悠閒」也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本身並沒有甚麼消極的意思。只是在「悠閒」中的活動,與在「工作」時的活動,性質並不相同而已。

猶如張春申神父,在「悠閒」的神學一文中所論述的,人在悠閒時的活動,並不是如工作一樣,為著一個外在的目的,而是將注意力,置之於活動的本身。譬如,有些人「讀書」只是為功名利祿,為了一個外在的學位,這些人日以繼夜的苦讀,只是為將來鋪路而已!其實,這種讀書的態度,不僅視讀書為一種工作,更加使自己成了工作的奴隸,一個名副其實的「工作狂」罷了。那麼,我們根本沒法,去享受讀書本身的樂趣。

說得誇張一點,當我們享受讀書時,讀書本身的樂趣,已經能帶給我們一種悠然自得的滿足了。可是,這些人卻無法享受到這種悠然的滿足。倘若,我們把考試的成敗得失,視之為讀書的最終目的時,讀書將會是一種使人心力交瘁的折磨,一種使人疲憊而死的酷刑。

因此,當我們放假時,應該盡情享受一下,活動本身的樂趣,不再是為著一些外在的責任或壓力。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悠閒的活動,如閱讀、繪畫、運動或唱歌等等,去舒緩一下因繁忙的生活而帶來,對身、心、靈的壓力和損害。譬如,當我們唱歌時,我們可以唱出內心的喜悅,從而經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全然陶醉其中,享受到唱歌的快樂,這才是「悠閒活動」的真義。相反,如果我們唱歌,只是為準備比賽、為在表演炫耀、為當職業歌星,那麼,這只是練歌而已,有時候還會為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跟「悠閒」扯不上甚麼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想要找空間和時間,去悠閒休息時,很少人會想到「與主相遇」。其實,真正的休息,應是放下對世事的操勞和記掛,返回生命的根源 — 天主那裏,在天主裏才有真正的安息。並且,我們應以感恩的心情,去歡度天主所立的「安息日」。因為只有天主能使人尋回人性的尊嚴,不再成為勞動的奴隸。

因此,悠閒神修,能引導人經驗到真正優質的生活,尋找到生命的豐盈。我們可以把「悠閒」,理解為一種意境。人透過享受活動本身的樂趣,優哉悠哉,樂在其中。在創意中發掘潛能,以致創意無限,心靈流溢。然而,在天主聖三內,就是充滿了這種「悠閒」的內涵。全知全能、至真至善、完美無暇的天主,無限無量。

最後,當我們要為「假期」安排活動時,選擇雖多,但首選應是「與主相遇」。譬如﹕主日以及一些單日假期,望彌撒、拜聖體、念玫瑰,這些安排都是很必然的事。至於短假期和長假期,無論小避靜或大避靜,本地朝聖或是海外朝聖,總是合宜的選擇。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溫國光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