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

期數
3672
刊登日期
2014.07.04
作者
葉慶華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7 月 06 日

根據若望福音的記載,耶穌在被猶太人拘捕審訊之前,給門徒「彼此相愛」的新命令,而耶穌要門徒遵守這命令,最終是為使他們的喜樂圓滿無缺(若十五9—12)。圓滿無缺的喜樂是很高的境界,很大的理想,聽見的人,也許會懷疑:是否真的可以達到?但耶穌這番話既道出人心最渴望的幸福,亦是耶穌,作為天主,給人的最終的啟示,值得我們反覆思考其中的意義。

彼此相愛,似乎不是一句很難懂的話。可是,當中的愛,卻不完全是從人的觀點去界定的。耶穌所說的愛,首先,是來自父﹕「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在耶穌心目中,父是一切恩典的泉源。耶穌看自己的一切,都是由父處接受得來的,父與子之間是愛的施與受的關係。耶穌為父所愛,並毫不保留地以此愛愛了我們;將父給他的都給了我們。我們知道天主是愛,正是通過耶穌對我們的愛。父既是宇宙的創造者,亦是愛的源頭。來自父的愛,就是具有創造力的愛,能造就生命。作為源頭,父的愛永不枯竭,生生不息。愛的付出,如何可以不計收穫?愛的付出,如何可以持續不衰?存在耶穌的愛內,就是關鍵。亦是在這裡,人體驗愛當中超乎人力的神聖境界。

因此,彼此相愛所指的愛,是耶穌的愛;能以耶穌的愛愛別人的,早已存在耶穌的愛內了。耶穌的愛,正因是由父處獲得,有父無限動力的支援,而耶穌時常意識「父在我內,我在父內」的密切關係,這使耶穌的愛時常充滿活力,敢於付出而無所畏懼。即使面對審判他的比拉多,仍然自信十足,一派王者之風。這樣,我們才能明白,圓滿無缺的喜樂到底如何可能。耶穌的愛由父的愛啓動、支援,所以無缺。不求得到對方甚麼,亦不怕自己失去甚麼,一切以成全對方為目的。這愛在於肯定對方的價值,願意關懷、忍耐、包容。這是溫柔的愛,不緊抓,能放手,讓對方自由的愛。能這樣愛,是大喜樂。

法國當代哲學家勒維納斯(Levinas)長於對關係的思考,他留意到我們輕易用「需要」和「滿足」等觀念來談論愛,甚至宗教,慨嘆我們的愛不純淨。的確,需要和滿足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若我與他人的關係是出於我的需要,那麽,他人便成了我得到滿足的工具,到最後他人自身的價值就難保了,若對方的思言行為離我期望的愈來愈遠,以至我在這關係上再得不到滿足,我仍要維持這關係嗎?有些人覺得對方令自己很快樂,在享受這滿足感的同時,又害怕會失去對方,對流行曲中 I can't live without you(我不能沒有你)之類的歌詞會很有共鳴。這類歌詞,聽來浪漫,其實內裏有種不安全的感覺。這感覺可驅使一些人曲意討好對方,或是控制對方。一旦我最著緊的關係受個人需要和安全感支配,就難有圓滿無缺的喜樂。

困擾我們的不一定是我們自己的事,也可以是所愛的人的生死安危。但創造我的天父,也創造他們啊!父派遣子到世上來,正是為使一切人得到永生。耶穌明言:「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還要使他復活」(若六39)。這些話難道不能教我們心安嗎?只是⋯⋯我們信得有多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