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與記錄
雅各伯是亞巴郎的孫子,因為有一晚與天使搏鬥,後來天主給他「以色列」的名字。他生了十二個兒子, 繁衍下去形成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在他年輕時離開父親,前往找尋他的舅父時,在一口井旁邊碰見她未來的妻子帶着羊群來喝水;後來這一口井被稱為「雅各伯井」或者「雅各伯泉」(參創二十九2—8)。
到了福音的年代,有一天耶穌走到雅各伯泉,又累又渴,便在旁邊坐了下來。有一個撒瑪黎雅婦女前來汲水,耶穌藉着向她討一點水喝的機會,打開了話題。祂表示誰喝了這口井的水,還會口渴,需要不斷的飲水補充;但是祂可以賜給活水,使我們將永遠不渴,還在我們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參若四6— 14 )。
在日常的用語中, 當水保存在一個地方,沒有來源增添水份, 也沒有通道排走水份,靜止不動, 滋養蚊蟲, 我們稱之為一潭「死水」。河流溪澗湖泊都是流動的, 我們形容裡面的水是活的。不過我們飲用完這些水後, 經過新陳代謝, 仍然會口渴。耶穌所說的活水,又是甚麼樣的水呢。這是不容易明白的道理,但個人有些感悟。
一條河流的水是活的,川流不息,有甚麼方法可以保留這一刻的水呢?我們可以拿個瓶子把水裝起來, 但這些活水一下子便變成一瓶死水了。另一個方法,把河流拍攝下來, 以後每次看見這張照片時,在腦海中便會浮現這條河流的印象。
耶穌既然說賜給我們活水,我相信我們應該領受了。但是這些活水在哪裡呢?祂給了我們聖事和聖言。我們需要通過神父或主教領受聖事,獲享聖寵;但是記錄耶穌言行的聖經, 卻可以時刻放在我們身邊。這一本印刷精美的書籍,文字內容不會變;但翻開聖經,閱讀同一段文字,很奇怪的在不同時候、不同的心情底下,感受和領悟都不一樣;就好像耶穌再針對我們當時的情況,給我們說話,抒解我們的困惑,增強我們的力量,帶領我們走一條平坦寬闊的道路。
感覺當獲得一本聖經的時候, 就好像喝了一口耶穌的活水;翻開聖經時,思維似是心中湧出一口泉水,解了我們靈魂的乾涸。聖經本身只是一份不會改變的紀錄,但是每一次閱讀它,卻使我們有新的感受,為生活中的下一步作好準備。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金錢,在日常交易中,錢包裡的鈔票都是進進出出,縱在某張紙幣上作記號,付出去後也難有機會日後再把它收回來。既然俗語把金錢形容為水,流通的鈔票也可以被稱為活水了。
聖言是靈魂的活水, 記錄在聖經中。金錢是生活的活水,記錄在哪裏呢?商業課程中教導,金錢的使用情況,和今天擁有金錢的數量,都可以通過會計記帳的方法記錄下來; 然後事後再利用財務報表,總結財務紀錄,把相關的訊息展現,以便檢討過去的行為,和計劃將來的行動。
很多人一聽見財務及會計,心理上覺得高不可攀,馬上產生一種抗拒的反應。他們認為自己對數字不敏感,會計的規則也很多,實在難以掌控。當然在一個企業中,業務的數量龐大,要把所有的交易歸納總結,也要令到每一個閱讀財務報表的人,都有同一的理解,自然需要專業的人才來處理。但不管業務是多麼的複雜, 處理會計及財務的數據,都是依循一些基本的原則。
這些原則不算是很複雜,總跑不出加減乘除,歸類匯總的範圍。若是在家中處理自己的私人收支,資產欠債,只要有基本的了解,對每一個人來說,也不算是甚麼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