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真的有天堂

期數
3696
刊登日期
2014.12.19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4 年 12 月 21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美國內布斯卡州,經濟不景氣,牧師托德一家四口的生活算不上富足但融洽快樂,托德亦深受信眾愛戴。一天,托德的幼子發高燒不退,遂往醫院求診,發現患上闌尾炎,手術期間出現併發症,情況急轉直下。幼子最終甦醒過來,卻告訴父親自己曾經到訪天堂,並說出一些只有托德夫婦倆才知道的秘密,托德為此大感困惑。記者將托德幼子的經歷報導出來,原本平靜的小鎮變得鬧哄哄,居民漸漸質疑托德幼子講述有關天堂的言論⋯⋯

劇中男主角在講道中經常談及天堂,信眾們欣然相信及接受,然而,當男孩向別人道出其「天堂」經歷時,卻遭到質疑,就是托德亦懷疑兒子的說話。到底人是否死後才可以抵達天堂?當人徘徊在生死邊緣時,靈魂會否離開肉身?事實上,影片焦點並非著眼於肯定或否定有關問題,而是希望將「天堂」一詞從字面上的意思,擴展成一個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的氛圍,鼓勵人打開心扉願意去愛。托德選擇以平常心面對一切,最終發現別人的抗拒原來源自嫉妒,眾人最後冰釋前嫌。

除卻宗教信仰,要人們相信一些看不見的事情確實不容易,因為它打破慣常的直線思考模式與理性邏輯思維。學者Humphrey B. Neill提出「相對思考」(Contrary Thinking),鼓勵人們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問題:當我們提問「為甚麼?」時,不妨反問「有何不可?」例如當你看見半杯水時,到底它是半空還是半滿?從不同的立場出發思考,衝破預設的框架,嘗試改變思維模式,或許可以帶來嶄新意念和看法。

或許有人會認為,「天堂」存在與否對信徒來說,意義較大,然而,大家可知道社會上某些節慶或紀念日,其實也是源自天主教會,包括最具節日氣氛的聖誕節。不過,你可知道,聖誕節到底慶祝甚麼?大街小巷的聖誕節裝飾,大多數是以聖誕樹、蠟燭、聖誕老人、雪人甚至薑餅人作為焦點,甚少看見耶穌聖嬰一家人,聖誕節的來源及慶祝的原因看來早已被遺忘,大眾只是樂於歡度幾天聖誕假期而已。取而代之的是,許多商店趁機在櫥窗貼上「聖誕節大減價、清貨促銷」的字句,鼓勵大眾消費。的確,隨著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富足,大眾從昔日迫切的實質生活需要消費,漸漸變成情緒上的消費歡愉,到最後演變成滿足虛榮與盲目追求物慾,有些人甚至不能自拔,因為過度消費而導致負債纍纍或誤入歧途。

 

討論問題:

  1. 你認為人們為甚麼抗拒托德兒子的經歷?
  2. 你曾否試過因為自身一些經歷或說話遭別人懷疑而感到不快?試跟大家分享
  3. 在眾多節慶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為甚麼?
  4. 試從眾多節慶中,揀選其中一個(中式或西式均可),找出它的來源、內容及慶祝活動。

附中文字幕,片長100分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