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大舉辦研討會
(天亞社訊)中國上海師範大學十一月舉辦研討會,讚揚法籍耶穌會士饒家駒神父(Jacquinot de Besange)在二次大戰抗日時,保護上海淪陷區的中國難民。
美國國會圖書館研究員里斯塔爾諾博士(Marcia Ristaino)在開幕發言時說:「他是個富創意領導的先驅」。這位在華盛頓工作的美籍研究員在多年前無意中發現這位不非凡的人,然而她發現,儘管饒神父對中國及人類有重大意義,人們竟把他遺忘。
六年前,里斯塔爾諾出版一本有關饒神父的書,吸引了籌備今年中法建交金禧活動的一些上海教授。
饒神父是歷史上首位組織安全區的人,因而拯救了半百萬難民,當中有八萬名小孩。
一九三二年八月,上海一輪空襲導致三十萬人死傷後,他日以繼夜地向日本的松井石根大將及上海市長遊說成立安全區。他提出只要承認安全區,便能救援數以千計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並保證區內絕無任何軍人,只有普通中國平民。
憑著饒神父精通多國語言,包括中日兩語,而且善於交際,成功遊說國民黨政府及日本當局承認上海的安全區。他富有多年在大型災難救援組織中,擔任神師、專家及管理人的經驗,成為建立安全區的基礎。
為了繼續援助那成千上萬在安區內的人,饒神父打著「盛滿在中國的飯碗」的口號到美國籌款,獲得空前成功。
當他在日本停留期間,當地報紙引用松井大將的說話,指他是「聖人」。饒神父在中國亦被視為「小菩薩」
「饒家駒安全區」成為收容戰爭難民的模樣中立區,而且收錄在一九四九年的《日內瓦公約》之中。
在師範大學的會議上,法國及德國總領事和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等三十三位專家,就饒神父個人及安全區現象發表講話。
研究員在會上亦提到中國其他地區,如漢口和南京等地仿傚安全區的倡議。有荷蘭籍研究員把安全區的討論,與一九三七年在正定因保護中國婦女而遇害的文致和主教相提並論。
與會者注意到上海並無任何東西紀念這位貢獻良多的法國神父。有人希望可以在昔日的安全區豎立紀念碑,及在大學增設專門研究饒神父的部門繼續研究工作,即使今次會議提供很多資料。
他們也指出,饒神父的修會同道顯然在當時是缺席的,因為他與自己的修會及教會當局有著困難的關係,認為他涉足太多政治。
與會者表示,一九四○年被迫離開中國的饒神父生於法國聖特斯(Saintes),在上海的舉措有如獲得「聖人」的資格,他是中國人民的護守天使,是人道主義者的楷模,教廷會正式承認他是聖人嗎?還有關於他的靈修及耶穌會培育方面的空白史料都有待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