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怎樣放假?
放假?這個名詞為香港人可能很陌生,很想擁有,但卻是遙不可及。又或是想著放假,到頭來假期卻是用來處理平時因工作關係而沒有時間處理的瑣事。真是大不幸⋯⋯
放假最好的節目,就是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論是與友人大笑一番,或是出外旅遊;在家中睡個飽,或是做一頓美味的飯。重要的是,從中得到樂趣、滿足、釋放、並為疲累的身驅充充電,使之能繼續生活下去。正如聖經所說:「人類的幸福,只有在此生歡樂享受;但人人有吃有喝,享受自己一切勞苦之所得,也是天主的恩賜。」(訓三12-13)
修道人的假是怎樣放的呢? 或更好說修道人有否假放?這實在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修道人的假期,建基於每人的定義。有人認為做避靜就等如放假,因為可以在主內休息一下。相信很多修道人也有如此的經驗,大避靜的首一兩天都是在睡覺,我也是。不過一年才做一次大避靜,為放假而言似乎少了些。又有修道人認為修道生活沒有分工作或放假,少些工作便賺了時間休息。有修道人卻分得很清楚,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這也是我所認同的。畢竟工作需要精神,需要心力,在修會內,總有些工作你不會喜歡,且絕大部份都是以犧牲來完成。的確,這犧牲正是「修道」的方向,也是一生的歷程,所以為軟弱的肉體來說,放假必須的,所謂「吊頸都要透吓氣!」
我學語言的經驗簡直比我想像的多,箇中的滋味不想在這裡多談,但想分享一下苦中作樂的重要。在外地學習當地語言,若想學好,是沒有所謂「休息」的機會,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無一不需要語言,除非你整日不講話。一到了週末,必定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來平衡一下學習的苦楚。我選擇了做運動及逛超級市場。有機會的話跟同學們一起往別的地方去,正所謂同病相憐,箇中的苦處,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互吐一番,藉此彼此作樂,互相鼓勵。
「少年人,在你青春時應歡樂;在你少壯的時日,應心神愉快;隨你心所欲,你眼所悅的去行,但應知道:天主必要就你所行的一切審判你。」(訓十一9)我時常記得這段聖經,因為在主內歡樂、心神愉快,實在是在我們辛勞工作後天主所嘉許的。但聖經說得好:天主必要就你所行的一切審判你!所以在放假時,也應時常警醒,免陷於誘惑!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溫國光和黃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