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出席研討會

刊登日期
2014.07.11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六月二十七日舉行「學校教育與政治:學校的公民使命」研討會,多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出席,分享在學校推動民主與學生公民意識的發展。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關心社會


在當日「學校民主化與學生公民意識之發展」的環節中,三位前線教育工作者席上分享經驗。鄉師自然學校是推動自然教育及自主學習的私立小學,該校校長葉頌昇席上分享如何培育學生關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從而成為具世界視野的公民。


葉頌昇指出,該校學生每週會參與一小時的「生活會議」,「學生可發表校園生活的意見,一起討論及改善學校素質。」他說。


他舉例指出,由於學校只有一個籃球場,學生便在「生活會議」中討論資源共用的議題;亦有學生透過討論和投票,探討在校內飼養兔子的可行性。


另外,該校不設風紀制度,希望培養學生自律;為實踐自然教育,教師會帶領學生到區內學習處理剩餘食物及分配予有需要人士,從中認識社區的需要。


葉指出,「生活會議」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一個分享平台,學生從中學習接納和尊重別人,亦能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長大後成為一個良好公民。


多樣化選舉制度推動民主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早於十四年前已設有「學生議會」,該校教師曾瑞麟指出學生議會有效推動校政民主,營造學校的民主氣氛。


曾瑞麟表示,「學生議會」由五名核心成員,以及各級班代表組成,讓校長、教師聆聽學生的意見,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議會成員會參與學校政策,學生從中體會到民主精神,同時亦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


他指出「學生議會」候選人會在學校作宣傳,當選內閣於任期內致力為同學爭取福利,如要求更換午飯供應商,便會在事前向同學作問卷調查,然後與膳食供應商會面,洽談改善方案。


曾瑞麟認為,要推動校政民主化,可從班級運作開始,如開學時每班自行編排班房職務、學生制定課室約章;此外,學校每月有「星之選舉」,由學生選出好榜樣的同學。他 說,學校設有不同的選舉制度,培養學生關心學校。


學校提供表達意見平台


另一講者、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長謝國駿,與出席者分享學生在校內發表意見的空間,該校二樓的一幅牆壁上,原本劃分「綠色生活」、「民主牆」等讓學生發表意見,可是一直無人問津,後來校方擦掉牆壁上的分類,把牆身塗上黑色油漆作大型黑板,讓學生自由發揮創作或表達意見。


謝國駿表示,之後陸續有學生在黑板寫上對校長、教師的看法,亦有學生作出回應;同時亦出現關注社會時事等議題。他認為,在校內推動民主要為學生提供平台,讓他們能放膽表達個人意見及勇於回應,無形中發揮坦誠文化。(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