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與一國兩制

期數
3776
刊登日期
2016.07.01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03 日

香港剛於七月一日慶祝回歸十九年。今日的香港與十九年前的比較,可以在很多方面有轉變;至於心態上,香港經歷了眾多社會事件,人心縱然認同香港人──中國人這獨特的文化身份,對回歸也是百般滋味。

回歸前,以天主教會信眾為例,當中不少特別是關心社會公義的團體,例如大專聯會及天主教青年聯會等,不乏力主支持脫離殖民統治、回歸祖國、實行一國兩制。

然而,十九年前,大概沒有人想到香港會出現如今打出「港獨」旗幟的現象;更無法想像「港獨」這一類看似毫無可能實現的口號,也可以在瞬間吸引大量目光,甚至在立法會的選舉中凝聚出不容忽視的力量。

我們在這裡不是要談論「獨立」這一類政治概念的社會意義,但必須指出,目前不能不令人唏噓的是,最反對「獨立」和「自治」這等概念的為政當局,卻在表現上時為「港獨」火上加油。

「銅鑼灣書店」事件,執筆時仍繼續發酵;這是本來無一物的「禁書」買賣,但卻在有關人士胡作非為之下,引發為特區的政治風暴。說到底,這是為政者滿以為以泰山壓頂之勢,可以消滅任何異見聲音的心態所致。

天主教會鼓勵教徒善盡公民責任;《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第十三章也提醒教徒,「每人要服從上級有權柄的人, 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從天主來的,所有的權柄都是由天主規定的」。但義務與權利是雙向的,當權者亦有責任建構一個公平開放的社會,讓公民得享不受政治壓力威脅的自由。

假如當政者處處以一己的安全為先決條件,一再侵犯個人自由,進而以專政手段企圖迫使公民屈服,到頭來必然累積大量怨氣,一俟爆發就造成亂局。

去年逝世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以兩碗飯來比喻為政者與人民之間的利益分配,他指出假如有兩人面對兩碗飯,當強勢一方要求盡吃兩碗,則弱勢一方必然拉倒飯局。

為政者過份追求自己的安全感,而沒有顧及社會各階層人士自身的權利,則最終極有可能激變成衝突,弄出一個眾人皆輸的局面。

在民主社會,為政者要與人民互相合作;香港在民主路上徘徊多年,執政者其實更應吸納民意。觀乎人民使命,若政府疏忽政務,民間團結推動公益就更形重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