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無條件的愛

期數
3776
刊登日期
2016.07.01
作者
黃漱芳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03 日

靈塗炭,無辜者受傷害,世界實在太混亂了,就在此刻,教宗欽定慈悲特殊禧年,著實有意義。教會為這禧年,曾隆重的舉行開幕禮,開啟聖門,舉辦不少朝聖和一連串的活動,為呼籲我們活一個慈悲的生活。對於上述的活動,我並沒有參加,但這慈悲年,為我卻非常重視。耶穌曾說:「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究竟父怎樣慈悲?耶穌竟具體地用蕩子比喻(路十五11-24)的故事,道出天父對罪人無條件慈悲的愛。

蕩子比喻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當小兒子要求父親分家產時,很清楚的看到 小兒子的自我中心,對父親不單沒有感恩之心,且全無父子之情,對父親無情無義,明目張膽的要分其家產,如同父親已去世一樣,對於父親的感受,他毫不理會,他所關心的是自我的滿足。

小兒子的頑劣、任性與不肖,相信父親早已受夠了,他內心的痛,實在無人明白,一個如此慈愛的父親,沒有理會自己的感受,仍深深的愛著兒子。為了兒子的好處,一定曾語重心長向他規勸,解釋、挽留⋯⋯在不得要領下,無奈唯有答應兒子的要求。在他的預計中,兒子是次的離去,一定落得惡劣的收場。因著他的慈愛,驅使他常站在門前,期待兒子的歸來。

兒子得到自己的滿足後,過著他渴望已久,認為自由自在的生活。直到他窮途末路,深深地體驗過人間的虛偽,世態的炎涼後,多年來父親的慈愛,就在他陷於絕境中活現出來,父親的慈愛,使他覺醒到真愛自己的正是自己的父親。內心的愧悔迫使他回歸父親的懷抱。那裡來的勇氣?難道他不怕父親的拒絕?親友的譏笑奚落?這是不易走的回歸路,為何有如此勇氣做這選擇?父親的慈愛,正是他勇氣的動力,使他甘願跪在慈父足前,承認自己的大錯,甘願在慈父腳下接受懲罰。

渴望兒子的心,終於見到他無恙歸來,喜出望外之情,充滿慈父的五內,不肖子的一切惡行早已忘懷,在他眼前所見到的,只是自己心愛的兒子,這份無條件的愛,驅使他不由自主的奔跑到兒子前,熱情的擁抱親吻著他,半點責備都沒有,因為他所要的,不是兒子的認罪,懺悔、甚或應許立志改過自身、而是那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愛兒。兒子對他的懺悔,甚而他全沒有聽進去,他所關心的,是願意兒子重活一個有尊嚴、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急不及待的吩咐僕人拿最好的東西給他。

故事給我們體驗到,人是無法改變人,人只能提供給人改變的機會。故事中的慈父做到了。他懷著希望,日夕期待兒子的歸來。幡然悔改的兒子,因著這慈悲和無條件的愛,終於投回他的懷抱。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