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朝聖前的功課
聖地朝聖出發前,領隊李子忠吩咐我們做的功課,是一口氣看完整本馬爾谷福音,然後向團友分享。
當了數十年教友,福音內所講的,我都略知一二,心想:我沒有看書的習慣,再次從頭到尾看一次褔音又會有甚麼分別呢?實在有點不捨得放下現有的生活習慣去抽空一口氣看完整本福音,拖拖拉拉到最後交功課一天,不能再懶惰,放下一切看完整本福音,不知為何愈看愈精神,兩個多小時後完成;看到結尾時,覺得很有意思,有一種衝動想繼續閱讀其他三本福音。很神奇,原本閱讀一本的時間都不捨得付出,現在反而想繼續看其他三本,真是出乎意料。
褔音開始描述耶穌受洗後第一次講道在葛法翁會堂內,當時不是太多人認識他是誰,唯有魔鬼知道,經上第一章曾記載,耶穌第一次在會堂講道時魔鬼已表示知道他是天主子,後來民眾覺得耶穌講道很有權威性,因他不像若翰,也不像其他講道者需要按照先知預言而講,而是他自己的說話。
耶穌選了十二宗徒後,與他們相處了一段時間,門徒應該很認識耶穌。有一次耶穌步行水面,並平息風浪,門徒還是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在第八章耶穌問門徒:他們看我是誰?門徒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又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伯多祿是最快和最肯定說出耶穌是誰,但是在十四章提到,伯多祿三次不認主,這究竟是人性軟弱還是認識的層面不同呢?我以前也認為自己認識福音,其實認識非常少。另外,在第十五章提到一位身在刑場的百夫長(外邦人),看見耶穌這樣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為何一位外邦人,一位不是耶穌門徒的百夫長,說他是天主子,反之門徒還說:「這人到底是誰?」
整本馬爾谷共十六章,上半部耶穌都囑咐群眾不要告訴其他人他的事跡,下半部耶穌自己講我是天主子,將來乘雲降來,並且顯聖容給門徒看,更向他們預言三次受難和復活。看完整本馬爾谷,仍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但另一方面,對耶穌及一些聖經人物了解加深了,在福音內並沒有提及耶穌熟讀甚麼四書五經,也沒有甚麼高等教育,但耶穌講道吸引,而且所作的比喻貼切,無論在人性或天主性方面,都很有智慧,在福音內可以找到很多例子,例如撒種的比喻(四4—8)、司祭長與耶穌的對話(十一27—33)、稱讚窮寡婦(十二41—44)等。在比拉多審判時,耶穌大可以自辯,用智慧和才能說服比拉多,但他沒有這樣做,因他知道要承行天主父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