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在馬達欽事件上
中國上海的教友們因為他們的主教馬達欽「變臉」繼續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因辭去愛國會職務而被軟禁四年後,馬主教於六月十二日發表博文,或者說是《罪己詔》,盛讚「天主教愛國會在中國天主教會的發展中始終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時至今日,主教的教友和朋友們都堅信馬主教是被迫寫下這篇文章的,其內容僅僅是陷害他的「污泥」。
北方的一名同樣遭到政府嚴密監視的司鐸表示很同情馬主教。他向本社表示,「馬主教改變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他是認真反思後接受了吞下這些羞辱的。他這樣做,是為了教區的利益,因為這樣他就可以重新照顧教區了。中國政府因為他四年前的舉動『丟盡了臉』。他在博文中的悔過和對愛國會的讚揚讓政府挽回了面子、所以對馬主教來說情況也會有所好轉」。
然而,對中國各地的許多教友而言更令他們驚異的是梵蒂岡的沉默、甚至不過問馬主教文章——無論是不是他親自所寫——當中是不是有「違背教會教義的內容」。
本篤的信被取締了?
事實上,充斥著對愛國會頌揚的文章讓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天主教徒的信淪為一紙空文。本篤十六世的信中,明確指出愛國會「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民主辦教原則」與「天主教教義無法調和」(7)。梵蒂岡的沉默似乎是在讓人相信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信已經過時了。
一位七十歲的司鐸問道:「教宗本篤十六世給中國天主教徒的信被取締了嗎?誰取締的?教宗方濟各自己也說這封信仍然有效,那麼憑甚麼權力取締呢?」
他接著表示,「我們承認馬主教的文章是與權力達成協議的嘗試:難道沒有把信仰道路用於政治談判討價還價的危險嗎?這種交易究竟要到甚麼程度?一次屈服,就會滑向一系列的妥協,甚麼是底線?我們想得到甚麼?我們接受愛國會和政府的全部指示?我們接受所有被絕罰的主教?我們接受所有非法主教(那些沒有被正式絕罰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沒有真理可言了。那麼為甚麼還要做基督徒」?
事實上,許多人預見馬主教和陝西周至教區吳欽敬主教的命運是相同的。後者也是在沒有愛國會同意下被祝聖的,被隔離了整整十年。直到接受了與非法主教共祭後才得以正式就職教區主教。「不久,我們就會看到馬達欽與一位非法主教共祭,或者被叫去做秀,為籌備第九屆天主教代表大會而『重新皈依』,甚至會在大會期間。」
中國中部一名司鐸十分痛心地表示,「梵蒂岡在這種情況下的沉默真的很嚴重,因為至少會造成混亂加劇」。
南部主教對聖座的沉默感到尷尬。「我不管誰是文章作者,聖座都應該重申文章裡的內容與教會教義不符。否則會讓人感到懷疑和害怕,就像馬主教的『重新皈依』是梵蒂岡某些人同意的,甚至希望借此推動與中國政府的對話」。「聖座的沉默只造成了混亂和許多問題」。
內地教徒:中梵對話失敗
北京一名平信徒表示,馬達欽主教「變臉」意味著梵蒂岡對華政策的「失敗」。他向本社指出,「如果發表的文章是馬主教所為,我們應該說梵蒂岡(試圖與政府建立關係,但堅持愛國會『與天主教教義無法調和』)的政策失敗了。如果是馬達欽親筆,那麼,這是強制性的或者是迫害,但卻無人揭露,就連聖座也不出聲」。
他繼續強調,「事實上,這事件揭示了梵蒂岡政策的失敗:他甚至從沒有在道義上支持過可憐的馬達欽主教,儘管他常常給教宗致電。聖座只是一直保持令人尷尬的沉默。如果馬達欽是被迫在博客上這樣寫的,就意味著他遭到了暴力,被迫聽從政府虛假的宗教自由。但是這也凸顯出了梵蒂岡政策的失敗,試圖與中國政府對話的失敗。這對話甚至都沒能讓這個可憐的主教得到最低限度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立場與部份中梵問題評論員的觀念截然相反。近日,他們指馬達欽事件令人開始對北京和聖座對話抱有希望了,因為掃清了障礙。沒有對四年軟禁做出任何譴責;一位教會主教無法與外界聯係從而了解他究竟想甚麼、生活的怎麼樣或者承受什麼樣的痛苦,居然沒有任何人因此憤慨。
他只是一個案例,對中國和聖座關係而言以前是消極的,現在是積極的。然而,就連教宗方濟各本人不也常常要求司鐸和主教們(我想還有平信徒)不要將人的問題縮減成「案例」嗎,要心中裝著他們的面孔。
- 作者貝納德神父(Bernardo Cervellera)為天主教亞洲新聞社社長
- 取自亞洲新聞社網站
- 教廷六月二十五日已就事件作回應,見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