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動機青年人的出路
筆者從事青少年工作已十多年,在這幾年間,愈來愈多十五、十六歲就讀中三、四年級的青年人對學習失去興趣及動力,當中不少青年人表示對學習感到力有不逮、難以應付課程內容,亦無法滿足學校及家長的要求。他們態度懶散、無心向學,部分青年人更出現缺課、輟學等行為。新學制課程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學業基礎及積極的學習動機,能勇於探究,亦要掌握不同知識的範疇,發展批判思考能力,以配合香港知識型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群低動機的年青人,在新學制下,更要艱難求存。
新學制或許是減低青年人學習動機的其中因素,但經驗告知,他們總為一些個人或家庭因素所影響。例如:不了解自己性向、沒有清晰的個人目標、缺乏自信、多失敗經驗;老師或家長對他們有很多負面的評價,也缺乏從別人來的正面回饋、欠缺學習能力及技巧等。
我們相信,學習動機的高低與個人目標、學習興趣及需要有直接關係。低動機青年人不是沒有學習能力,只是他們的內在力量及潛質未能在這個教育體制及身處環境下激發出來。動機是可以引發並培養,因此,要協助這群低動機的青年人,不可或缺的是一個能了解自己個人特質及合適的職業路向、制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及正確的態度、按照自己的優點進行生涯規劃。有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協助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長處、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並藉著不同的學習經歷和事業探索活動,認識各行各業及銜接各升學就業的途徑、關心自己的未來,並作明智的選擇。一個良好的生涯規劃教育計劃,除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外,亦可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
明愛賽馬會黃大仙青少年綜合服務的青年及家庭團隊重視低動機學生的需要,於過去兩年,在區內推行提升學習動機的職業訓練計劃,主要是透過了解「職場」來幫助學生思考和列出配合自己的職業和升學途徑。
我們相信,當學生發掘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具有能力和潛能時,他們相對容易找到個人目標,激發他們實踐理想,為自己未來的生涯作出規劃。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