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界重新注視天主教
(天亞社評論)「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瑪二十二21)對在台灣政界裡的基督信徒和基督宗教裡的神職人員,真是容易可行嗎?
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中,據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二零一二年的統計,全台約有廿四萬信徒。這對政壇人士而言,屬於「少數團體」,每逢中央和地方的競選活動,幾乎看不到政治領袖和候選人到天主教會,而大都是到廟宇裡燒香拜佛,或是請來基督教牧師「站台」。
同樣地,天主教徒參政期間,不論是從競選中當選的政務官,或是通過考試進入政府機構的事務官,在公開場合會表明自己信徒身份的也很罕見,因為「天主教徒」名銜不會幫助爭取更多選票或長官支持。
可是,最近台灣政壇開始注視宗教界裡「天主教會的影響力」,尤其是社會關懷和人道問題,不論主教和神父已見主動為信仰見證發聲了,教友團體也發動支持力量。
過去一年來,影響台灣上百萬人的社會活動,就是對同性婚姻提案修法之事。該草案於去年十月已一讀通過,交付司法法制委員會。
立法院今年五月底會期結束,司法法制委員會對草案毫無進度,支持同性婚姻的團體立即強烈譴責負責排案的召集委員廖正井怠惰失職,並於五月廿九日發起罷免這位國民黨籍議員的記者會。
反過來,支持廖正井的團體和桃園選民隨後也舉行記者會,表達支持排斥修正案。引人注目的是講台上出現一位個子很高、穿著黑色衣服卻有白色衣領,明顯是修道人的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
陳神父向二十多位記者強調:「神父身為牧者,看到羊群生活有危險潛伏在周圍,有責任去警告教友們要辨明和保護自己。」他說,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離婚率居高,不少學校因出生率下降要關閉,已是一個嚴重老化的社會,急需的是鞏固男女結婚、鼓勵人民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法律。
他說:「能改變台灣社會前途的人,不是推動『性別平等』的專家、教授或團體,而是勇敢建立幸福家庭的每個年輕男女,讓下一代出生和成長在一個親情、責任、關係都固定清楚的溫暖家庭。教友家庭健全的話,那麼那就是教會的頂尖狀態。」
他表示自己身為神父,有本分帶領教友,忠於教會的教義,為信仰作見證。「現在難得有委員維護正統婚姻,所以我來表示關心台灣社會的未來,並向廖委員和所有維護正統婚姻的朋友們表示支持。」
他續說:「意見不同本來就是常見之事;在民主國家裡不應該有人因意見不同而受攻擊,或被貼標籤。攻擊人、貼標籤,都不是民主的做法。」……
雖則「凱撒的歸凱撒」,但教會是可以鼓勵信徒從政。信徒參選時,更可高舉「我是天主教徒!」的招牌,向民眾表明天主教徒對社會的關心,同時達到福傳使命。
作者為天亞社駐台灣特派員全文見天亞社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