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脫歐」前後

期數
3777
刊登日期
2016.07.08
作者
陳樹暉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10 日

過去兩星期,英國成為世界焦點。脫歐公投雖已完結, 但國內爭議仍不斷。「脫歐」、「留歐」一直糾纏英國政治數十年, 不論工黨或保守黨內部皆意見不一,多年爭議最終被保守黨黨魁、首相卡梅倫在二〇一五年大選時成為競選承諾之一,目的是避免保守黨選前分裂,也遏止英國獨立黨借脫歐「抽水」。選後卡梅倫成功爭取連任,兌現承諾啟動公投,卻引爆選前的黨內分歧,黨友前倫敦市長約翰遜高調支持脫歐,更發起「#Vote Leave」運動, 與黨友、司法大臣戈夫聯手合作。除了保守黨脫歐派, 英國獨立黨也參戰其中。脫歐派一直以「重掌控制權」為口號, 以移民管制、巨額歐盟會費為重要議題攻擊留歐派, 當中「每星期三億五千萬英鎊歐盟會費用回國民保健」成為焦點,成功鼓吹英國民眾疑歐、排外情緒,成為脫歐陣營的共同綱領。

今日, 脫歐已成為事實,聯合王國面臨前所未見的內部分裂。英國長期以英格蘭為政、經核心的地位受到衝擊,蘇格蘭民族黨首先提出強烈留歐意願,也在國內準備第二次的獨立公投;歐盟以嚴苛態度對待英國,不只因為公投期間的不實指控,更要壓抑荷蘭、意大利、法國等地的右翼退歐主張,強調英國一退就不要奢望有從前的貿易地位,也必須立即啟動脫歐程序,不接受保守黨拖延;由於留與退兩派並非以兩黨對立的方式存在,而是各黨之內皆出現嚴重分歧,英國政壇大地震。除了英國獨立黨成為贏家之外,工黨及保守黨仍處於「後公投」的內部政治鬥爭。

雖然留歐被媒體一致看好,但事實證明不論媒體、政黨、學院、商界與民眾距離甚遠,民眾的排外、恐懼情緒更勝數據、政策觀點。此事實反映了議會政治無法擴大民眾參與及公共理解, 不論是傳統精英階級的保守黨,還是左翼群眾運動出身的工黨也犯下長年重視精英、代議政治毛病,最終兩黨皆無法獲得基層地區的信任,更被極右的獨立黨奪去部份支持者,成為基層政治的歸宿。

旁觀者大可認為公投決定雖然可圈可點,但不失為民主自決的示範,讓人民決定國家未來。但民主就是一人一票如此簡單?英國脫歐其實示範了一種民主政體的限制,即使一人一票也無法建立群體之內(英國)、之外(超國家體,歐盟)的合作和團結, 也無法單憑制度建立成熟、主動的公民意識應對公共事務討論。公投後,Google公佈了英國地區的最新搜索字表,最多人搜尋的竟然是「W h a t i s EU」;反映民眾其實對歐盟的認識不足,情緒宣傳更勝理據。

民主政治, 應是一種全民積極、開放、主動的政治參與,不是議會、首相、黨魁等政治詞彙的總和。多年來議會政治、兩黨鬥爭遺留無數問題在民間,人民生活無法保障,處於負面與恐懼,排外情緒本身並非由外而來,而是來自內部政治失效所致。如政治精英持續享受代議政治的好處,而民眾又沒有參與意識改變政治格局,不論是英國民眾,還是各國政治也只會從負面情緒化成的右翼政治中糾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