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愛心 踐慈悲

期數
3777
刊登日期
2016.07.08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10 日

今天,如果說倫理問題是教會與世俗的巨大張力,應該沒有人會反對。由離婚到墮胎,從反歧視到同性婚姻, 這些爭論不休的問題,不少教友都覺得迷茫,堅持教會訓導的戰友亦感到疲累。而教會內另一撮最小的弟兄姐妹:未婚者、婚姻路上掙扎經營的夫婦、離婚者、同性戀傾向者、再婚者,因為這些道理上衝突,在教會內顯得更加無援,處境更不容易。 

為此,慈悲禧年的開啟,確能對應時代的徵兆,協助信徒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家庭的種種問題。面對今天的家庭倫理問題,教宗的教導是以慈悲相待。這慈悲是要我們著眼於這個人當下實況中的急切需要,而不考量他們的性別、身份和階級。正如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沒有查問重傷旅人的身份,因為眼前慘況已超越一切。慈悲是一種內心的感動,為別人的喜樂而欣慰,因別人的痛苦而傷心,由人及己,因而願意付出自己,幫助別人。

因此,在《愛的喜樂》勸諭裡,教宗方濟各並沒有否定教會就倫理問題的一貫訓導,甚至更指出,這些都是基督信仰的真理,並不容許擯棄。與此同時,教宗方濟各更要勸諭我們的,是切勿只惦記永恆的真理,卻漠視眼前具體的人。也許有很多大道理,今天未必完全明白,但是,只要我們願意並向內察覺聖神在我們內心的躍動,讓我們憐憫別人,愛護對方的慈悲,便可以切切實實地感受到。

《愛的喜樂》勸諭中提到我們要關懷各種不幸的人,不過, 這裡更想提到一點,就是家庭。如果我們願意睜開眼睛,第一個眼前人,其實就是家庭裡的成員。丈夫眼中的妻子,子女眼中的父母,都是需要我們擁抱的對象。今天,教會需要對抗不少瓦解家庭的錯誤觀念,但最好的對抗,不是攻擊,而是建立。每一個由基督徒建立的美滿家庭,都是基督信仰的標記,足以改變這世界,所以教宗方濟各特別指出,婚姻聖事並不是一個靜態的事實,而是一份關係,甚至是改變世界的關鍵。

最近教區婚姻及家庭牧民委員會推出多個有關慈悲與家庭的活動,都是在回應《愛的喜樂》勸諭的精神:以正面建設的精神,培育天主教徒,如何成就屬於自己的美好家庭,從而成為一個慈悲的標記,以愛轉化整個世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