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你們說我是誰?

期數
3679
刊登日期
2014.08.22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24 日

若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你可能會回答是身份的認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透過不同的參與來表達自己:有些人活在家庭生活中、有些人完全投入工作上、亦有些人會將感情生活視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每一個人都希望以不同的方式在生活的光景中,獲得安慰。但是,無論在任何的境遇中,我們均希望得到認同、贊許,並確定自己的身份。因此,很多人從小便開始儲下不同的獎狀、證書、文憑⋯⋯。這一切又是否真的能回答你心底裏的問號:「你們說我是誰?」

主耶穌和祂的門徒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 祂主動地問了門徒兩條問題:「人們說人子是誰… 你們說我是誰?」(瑪十六13 , 15 )這好像是退隱到一個靜獨的地方反思身處的境況一樣,凱撒勒雅成為了一所避靜院,而主耶穌邀請門徒反思與祂的關係。門徒們報告給耶穌,其他人對祂的看法: 「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瑪十六14 )那些說是洗者若翰的人,認為主耶穌是殉道的若翰洗者復活了;那些說是厄里亞的人,認為祂如舊約所指是為默西亞作前驅:「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拉三1);那些說是耶肋米亞的,是因為先知與主耶穌在行實——特別是在宣講及犧牲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些說是先知中的一位的人,是指出當時流行的說法,在時代的終結時,一位舊約的代表人物將會出現作為預備者的角色。

主耶穌並不認同這些人對祂的看法,因此祂直接問門徒的意見。祂並不希望在他們身上得到一些外在的觀感資料,而是渴望他們從心中傾吐心聲,外在地宣認祂默西亞的身份。這亦是我們信仰成長的經驗:我們在接受信仰的時候,可能是從慕道班、信仰講座、彌撒中神父的講道、避靜中的主題分享⋯⋯。這些都是「借過來」的信仰,最重要的是在我們的祈禱中與主的相遇,在這份獨特而親密的關係中,我們親身經驗主耶穌的臨在,祂的愛火轉化了我們鐵石的心,讓我們將那些「借過來」的信仰知識轉變為我們真實的信仰經驗,並由衷地向上主獻上生命的讚歌。這才是我們真實的宣信: 「我主,我的天主!」(若二十28) 

伯多祿對主耶穌的提問作出確切的答覆: 「你是默西亞( 基督) , 永生天主之子」( 瑪十六16 )。伯多祿的答覆並非只是他個人的,亦代表著他背後的那「十二人」。祂的答覆也非一個隨意的答案,而是經過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分享及討論而作出的結論。這是他們被召跟隨主耶穌後,親身經驗了祂所言所行的一切,體會到主耶穌並非如其他人所講的,舊約中的一位先知,而是「那要來的一位」,祂的來臨要更新一切。伯多祿指出主耶穌就是默西亞(基督),意即「受傅者」,這個稱呼在瑪竇福音的開始曾經出現:「達味之子耶穌基督的族譜⋯⋯瑪利亞生耶穌,祂稱為基督」(瑪一1, 16 )。因此,這個稱號亦與「達味之子」連繫在一起(參瑪九27 ,十二23 ,十五22 ),正如上主藉納堂先知對達味所說:「你的家室和王權, 在我面前永遠存在,你的王位也永遠堅定不移。」(撒下七16 ) 

雖然伯多祿經過深刻的體會而向主耶穌宣信, 但主耶穌卻指出他的宣信是由於天主的啟示:「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們在天之父」(瑪十六17 ),從而確定了他的宣信,並在這基礎上, 給與他更大的使命:「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瑪十六18 )。我們每一個人在領洗時,天主聖神亦寓居我們心中, 祂推動我們回應天主愛的呼喚,使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光榮天主。正如藉著伯多祿宣信,其他的一切(教會、宗徒的權能、天國的束縛及釋放)均建基在他確定主耶穌的身份:門徒們能滿全他們的召叫、教會也得以建立。因此,當我們確認主耶穌為主時,我們同時亦確定了自己作為天主子女的身份,使我們能生活在教會內,並藉教會的恩寵, 獲得生命的聖化,光榮天主。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