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是時候向自助餐說「不」了
暑期來臨 ,大大小小的不同公司、機構、組織、政府部門及學校,都會有多不勝數的歡慶聚餐,而當中不少會以自助餐形式舉行。自助餐的確很誘人,物種豐富而堆積如山,令人同時有味覺及視覺上的滿足感。
但正正是為了滿足味覺及視覺上的要求, 令到自助餐是現代飲食界最大的黑洞,也是造成畸型飲食的主要兇手。事實上,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數出自助餐的嚴重缺點。
浪費食物。由於經營自助餐需要不斷加添食物以保持對顧客的吸引力,因此在即使大部份食客已飲飽食醉之時,仍要保持大量食物供人選擇,但瞬間自助餐時間一旦屆滿,這些食物又大多數要棄置, 造成嚴重的食物浪費。
造成暴飲暴食。由於收費是固定的,促使人們有吃得愈多愈有利的錯覺。也基於貪念, 人們會不自覺地吃下根本沒有興趣的「高價」食物。結果是令到自己的消化系統承受不了。
延長進食時間。自助餐收費有時限,但往往很多人卻本著「吃到盡」的心態,堅持留至最後一分鐘,結果是增加食具的清洗壓力。同是吃一餐飯,自助餐所要更換的食具比一般的用膳多出數倍,消耗大量食水之餘,更造成大量的洗潔精流入我們的生態圈中。
細看上述各點, 讀者應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要解決問題,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是組織消費者運動, 向提供自助餐的食肆說「不」;另一方面,是促進公開討論,締造輿論壓力,進而促使參政者將問題帶入議會,例如鼓勵餐廳可捐贈食物予有需要的人而不用負上法律風險。這對在香港建設的環保及生態的社會,實有絕對必要。
教宗方濟各在去年《願祢受讚頌》通諭就提到「巴爾多祿茂宗主教同時留意到環境問題的倫理和靈修根源,我們在尋找解決方案時, 不能只從科技方面,也要從改變人類著手,否則只是治標而不治本。他請求我們以犧牲取代消費、以慷慨取代貪婪、以分享取代浪費。這是一種修行的方式,我們「需要學習去給予,而非只是丟棄;這是一種愛的方式,從我想要甚麼,逐漸地變成天主的世界需要甚麼。那是從恐懼、貪婪、強迫中的一種釋放。」( 9)
三個月之後, 就是新一屆的立法會選舉, 盼望關心香港生態環境健康的群體,能將廢除「自助餐」聯同廢除「功能組別」及廢除種種劣政一同列為考慮投票的選項;讓公眾思考候選人的可信性時有多一個重要的準則。
-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 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