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談韓風】韓食芝士

期數
3778
刊登日期
2016.07.15
作者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17 日

芝士紫菜飯卷、芝士炒年糕、芝士拉麪、芝士部隊鍋、芝士石頭拌飯、芝士排骨……近年無論甚麼形態的韓國菜式,幾乎都可以被加上兩個字—— 芝士。它是怎樣成功滲透南韓人的菜單? 這是最近我給學生的功課題。

原來,芝士在南韓的出現跟傳教歷史是有關的。一九五九年一位比利時神父(Fr. Didier t`Serstevens) 來到南韓,五年後他被派到位於西南部的任實服務。那時任實是落後的農村,他心想,如何凝聚居民? 如何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神父由飼養羊隻開始,繼而想到芝士是由羊奶製造,便運用父母親從比利時寄來的錢發展工場。六七年,第一塊在南韓生產的芝士正式面世。

要進一步了解芝士在南韓的發展,就要從戰後的經濟政策入手。一九五三年南北韓停戰,美國開始長期駐軍南韓,此後南韓政府並未對外開放經濟市場,所以有段頗長的時間,芝士及其他乳製品大概就只會在美軍軍營中出現。至七十年代中期,政府逐步取消外來貨品的進口限制,包括乳製品的入口食材漸見於南韓人的生活中,當然價格是比較昂貴。同期,生產牛奶的公司出品片裝芝士, 便利銷售和食用,芝士開始大眾化。

那是南韓經濟的發展期,普遍人民的生活都不富足,不容易吃到肉類或其他高營養食品,人們便把乳製品看成一種營養的補充,這或多或少是受西方人在韓國的形象所影響吧。透過各種宣傳,人們對乳製品的認知主要是高鈣質,有助骨骼發展,眼見美軍士兵個個高頭大馬,本來個子偏矮的韓國父母尤其培養孩子飲牛奶的習慣。

西方文化活躍地進入南韓,是九零年代中以後的事了,這讓人們進一步認識乳酪和更多不同種類的芝士。至二千年後,南韓與不同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入口稅逐步減低,各種乳製品也便宜多了。

南韓人真的十分喜愛芝士?韓國人嗜辣, 而芝士跟辣味剛好配合,也有助中和辣度。但其實,芝士所給予的味覺享受尚屬其次,更吸引人的,是其「賣相」。當大家紛紛在社交網上貼圖,分享躺在紅色醬汁上的芝士模樣,展示把一絲絲芝士拉起來吃,一種新的飲食潮流就形成了。

有些香港朋友的腸胃對乳製品敏感,聽說不少韓國人也有相同情況,始終乳製品原非韓國飲食的一部份。另有些朋友因為關心食物生產過程所牽涉的倫理或安全問題, 成為素食者,他們也不吃乳製品。南韓社會對外來食品的接受程度和消費日漸提高,那麼本地食材或農業就相對地不受重視嗎?(待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