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治療師淺談「工作與精神健康」
醫院管理局資深職業治療師溫成顯(Maurice,圖)的工作是協助不同類型的病人康復,重新生活。他指出人是透過職能活動(Occupation)如工作、自理及閒暇等與環境連結。所以當他接觸服務對象時,他會評估個人、環境以及職能活動及其互動狀況,才提供有關治療目標及活動。視乎個人生活的角色,職能活動並不限於一份「工作」。廣義來說,對於在學者而言,其「工作」就是讀書,對家庭主婦便是家居管理,此外不管對象是誰,閒暇活動也包括在內。
在處理工作壓力方面,職業治療師會從「個人」、「工作」、「方法」及「支援」四方面入手。他建議加強個人的能力,提升職能活動表現(Occupational Performance)、調節工作間或家居環境、以及建立朋輩支援系統。處理方法會因人而異,例如為就業者重投工作環境、協助家長主婦日常的家居管理、為失去工作能力的人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個人的身體功能如感知、認知、情緒及肌肉能力等、重投閒暇活動;對於遭逢不幸或傷病的人,當他過往的生活模式不再適用時,職業治療師會協助受助人重整/塑造生活模式重投「生活」,也會協助強化其支援系統,並教授他們日常生活中管理壓力的方法。
現時市面上流行多種課程標榜可以減壓,溫成顯提出三個選擇準則:要有實際的研究支持該些方法的成效、要適合自己,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與壓力共舞」,溫成顯自有他的一套,他鍾情於健身氣功及「靜觀步行」。他會在早上做十五分鐘健身氣功八段錦以調身、調心及調適改善體質, 紓緩壓力及情緒; 中午在吃過輕便午餐後便用十分鐘散步。短暫及適當的放鬆對上班一族相當重要,所以在繁忙工作時他也會安排小休。
溫成顯是「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委員,致力推動社區人士關注精神健康的議題。他認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精神健康的定義較為全面。不論是健康的人抑或是精神受到困擾的人,其實是站在一個光譜的不同位置,是在同一天空下, 所以每個人都要關注精神健康。談到幫助受精神困擾的人士重投工作時,溫成顯引述美國康復政策,認為值得香港借鑒。例如當地在工作環境提供多種的調適措施,讓受到精神困擾的人也可以繼續工作。這些良策包括:在工作環境設有彈性上班時間,令當事人可避開人多及擠擁的環境;工作環境有較大的包容性,除了可提供一個較寧靜的工作位置外,當事人亦可藉著聽音樂輕鬆地工作;並有同事為當事人提供工作支援。同時,在工作編排上也設有友善措施,讓當事人可在工作時間接受心理治療/輔導,支持他們重投工作。最後,還為當事人設有生活模式重建課程,讓他們重投社會。
溫成顯的個人抱負是推動「香港精神健康政策」的制定及落實。政策要顧及預防性及治療性的工作,要有優先次序、有方向、有策略、有行動地去照顧全港市民的精神健康。
後記:受訪者溫成顯先生為醫院管理局資深職業治療師。他不管是在工作或擔任義務工作方面都相當落力,顯現出投入、幸福及有意義的快樂人生。他也是「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委員。
• 訪問及筆錄:明愛康復服務
香港精神健康議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