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天不容偽

期數
3680
刊登日期
2014.08.29
作者
周景勳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31 日

每次到柴灣天主教墳場舉行殯葬禮儀時,我都會注意墳場小堂門口的一幅對聯,默默地在心中盤旋背誦, 實覺意義深刻:「無是無非離世網.不憂不懼入天鄉。」

反觀今天的家國社會,是是非非滿天飛,真真假假滿地滾,傳媒資料的可信性不高, 人人自視為判官,只有我對你錯,誠偽不分,思想受到分化,使我記起宋朝朱熹名言: 「今日要清源正本,以察事變之幾微,豈可一向汨溺故紙堆中,使精神昏弊。」 

明末大將軍楊繼盛在〈獄中諭子書〉中教育人要自我反省,紥根於人心的明德善性,最怕是壞了心而不自知: 「心為人一身之主,如樹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壞了心。」 

為信仰主的人,若願意作生命的奉獻,必須持修真誠生命的基礎,結出聖神的善果,要知:「天意莫測」, 「自作孽、不可為」,人要一心一意地修心,好能尋覓天意,安身立命以創新生命:

(一)「上主與我們同在」(厄瑪奴耳),要有「不惑之心」的祝福。

我們既與上主同在,心靈必然也與天主相連合一,以承行天主的旨意為光榮: 「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就是「奉天承運」,確保自己是一心一意的遵主聖意而生活,在不貪,不怒, 不迷下建造新我。中國人自古就有一種真誠的精神要求:「上帝臨汝,無貳爾心。」(詩經大雅) 

(二)「上主的僕人」是生命奉獻的精神,幫助人「知天命」而應順。

善牧基督的奉獻要求就是:「我來不是受服侍,而是來服侍人。」藉此,幫助我們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並能身體力行:「實踐真理、力行仁愛。」此刻,我們要學習基督的良善心謙,以基督的心為心,空虛自己,為大眾作贖價;肯定自己的權力就是在真理中的服務,在仁愛中超越一切,助人立德止罪,離苦得樂。

(三)甘心情願作「人子」,潛修「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德行。

意味著生命的奉獻要常保存「赤子心」的純樸,成為「人」中的「小孩」,能明心見性地保持「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 …」 (道德經8)的不爭精神,虛懷若谷地心容萬有。

自然地, 人要常常以寡欲「養心」、以真誠「養心」、以寧靜「養心」,人便懂得尋真除偽,心才不會壞。我們以聖母瑪利亞作為我們的模範借鑒: 

當聖母往探依撒伯爾時

呈露了一份親切的愛情

是祝福

也是讚頌

此刻的心靈交往

除了兩心相遇外

更確定了主在愛中與她們融通一體

多麼的真誠

多麼的平安與喜樂

為今世的人揭開新的預兆

人要以真誠無妄的心建立人間淨土

為鬥爭的社會注入不爭的活水

洗淨封塵的人心⋯⋯並祈禱祝願

願人人能明辨善惡 無執是非

以無貳心的信靠 —— 

信靠上主無限的慈悲和仁愛

主必醫治人心

助人明心見性

體驗人間純真的情與愛

化解鬥爭與仇恨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