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突然介入
(天亞社評論)今年以來,中國出現了一個浪潮,就是對宗教開始再一次的反思和監管:從去年開始成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到今年出台的國家安全藍皮書,從浙江開始拆十字架,到現在開始普遍調查各種國外的民間組織。
整體上看, 政策似乎正在收緊,也顯示了國內意識形態領域的混亂,所以在很多層面加強了對思想的管控,因而出現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始將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評判學術成果和晉升支撐的標準,其他如廣電部禁止記者隨意批評以及批評自己採訪範圍外的事件。
政策收緊可能源於社會治安很不穩定,同時由於反腐敗,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全國的官員層面動盪, 各種減壓手段也隨之展開。譬如將治安問題歸於民族分裂,就開始打擊少數民族的一些極端勢力,甚至將溫和勢力一起消滅,從而轉移了因為政策問題導致的民族問題。將一些社會問題歸於國外勢力的滲透,也就擺脫了由於執政失誤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
如每屆領導上台都會出一套自己的東西來標榜,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廿四個字核心價值觀,基本上是涵蓋了普世價值的全部。本屆政府簡政放權,同時並行的是猛力打擊腐敗,雖然很多時候由於各種原因被變調和拖延,明顯例子是上海「自貿區」的推進與發展。
然而,下面各級政府所做的行動,卻讓人看不到希望。浙江拆十字架的問題,很難用領導人個人好惡來解釋一個整體的行動。而面對各個民間組織的調查,有人說是為了要放開國內民間組織而做,也很難說通,因為這些國外民間組織, 除少數在資助領域涵蓋民主、人權等以外,大部分都是以扶貧、醫療等民生項目為主。況且,能進入中國的,一定和政府有一定的關係, 或掛靠,或資助政府,總之不是容易進入中國的。
那樣, 現在突然發起對民間組織的調查,是因為以前忽視他們了?還是因為徹底查清他們和國內民間組織的關係?還是真的想讓他們在國內登記合法?還是要為國內民間組織登記創造條件?
從國內形勢看, 更多的可能是給他們一些壓力。由於國內近期發生的許多事件,這使得境外組織對國內的資助更加小心,不去接觸敏感問題,以便達到國內的暫時穩定;同時應該是對各機構所在的國家給一個態度,說明中國政府的強硬和穩定。
聽起來很矛盾,但是看看我們自己報紙上的矛盾就能了解到,國內的執政高層需要穩定,當然這種穩定是否會適得其反是另一回事。
對民間組織的調查,也應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如果真的有國外民間組織做了甚麼,早可以繩之以法了,何必如此大動干戈?
所以希望這只是一次因為國家反腐以及其他問題出現的一個連帶關係。其實,基層對於調查很賣力,但並不積極;賣力是因為是任務,不積極是因為該知道的早就都已知道了。
國內某民間組織機構負責人王先生表示:「現在中國經濟到了比較關鍵時刻,政策的改變直接牽扯到改革的繼續及權利的再分配,所以會出現政策和思想比較混亂的時刻,直接影響到民間組織及社會團體。所以會出現繼續改革開放,還是退回到比較保守安全的思想相交鋒。」
內地的民間組織在大環境下勢力太弱,受到的影響太多,所以一直是小心翼翼的生活在夾縫中, 但是國內的社會服務卻在不斷的進步,也使得服務類的民間組織有了很大的空間,只要他們堅持自己的服務,政府應該不會對這類民間組織有太多的調查。我們互動的民間組織負責人就表示,他們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在不變中慢慢爭取自己的權利。
至於教會民間組織的發展, 現在看來還是一如既往,不是很樂觀。國家推出了一些規範看似很正常,譬如孤兒的領養,譬如鼓勵大家從事社會服務,但是真正到了註冊的階段,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整體上看,從民間組織方面, 還看不到有太大的變化,民間組織的註冊已經放開了,但是能成功註冊的還是少數。那是由於最初開放的深圳的註冊出了一些問題,現在各方面還在研究該如何改進,估計一時還難以有太大的進步。但是隨著老人社會的到來,必定導致社會服務的開展,使得民間組織的發展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 作者比克為中國大陸一位社會工作參與者